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韌性與希望的人權故事--在台灣,「光復節」,忠貞新村

第五屆全球一人一故事劇場聯演 韌性與希望的人權故事 在台灣,「光復節」,忠貞新村

撰稿:李志強 Jester Lee

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在忠貞新村演出「韌性與希望」的故事。十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是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紀念日,選擇這一天做人權議題的演出,別具深意。

忠貞新村是一個眷村,眷村是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遷來台之後,為了安置來台的軍人和家屬所建的地方。一直以來,因為「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隔閡,眷村裡外常常存在著距離,因此也造成眷村內獨特的文化氛圍。

隨著時代演進,大多數眷村已經改建成為國宅,只留下極少數眷村等待著拆遷,因此選擇眷村做為演出的場域,也特別具有歷史價值。忠貞新村的活動中心,依然保持著傳統眷村的感覺,因此劇團決定保留背景,以呈現在過去堅困時代中人們的生活和精神。

早上九點,社區的長者們陸陸續續抵達現場。在主持人的引導之下,氣氛漸漸活絡起來。演出由每一位演員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出發,那些曾經經歷過的歲月在舞台上一一呈現,有些已經成為過往,有些卻正在發生。隨後,觀眾分享了觀看的感覺,長者們對劇團的來臨感到很開心,演員們使用流動塑像的方式呈現。

接著漸漸進入到故事的分享。一位女性長者呼應著演員開場時的故事,分享自己很小的時候因為大哥去世而無法繼續讀書的故事。在過去的台灣,常常因為家中負擔家計的父執輩或是兄長發生意外無法繼續工作,家中的子弟或是女性就需要扛起責任,有時甚至得放棄學業。演員們呈現了說故事人的掙扎和困境,最後,也呈現出說故事人現在熱心參與社區的各種課程,似乎在耳順之年後,又重新找回當年失落的夢。

隨後另一位女性的長者分享了自己在中國大陸結婚生子後,因國共內戰而逃到台灣來。因為生活困苦,為了養大六個孩子而努力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故事的結尾長者分享了兒女成年之後的空虛感,演員呈現出一位母親的勇敢和堅強,也表現出了兒女成長之後,身為母親的喜樂。

接著,一位中年女性分享了自己從來不曾在公開場合述說的故事。一開始說故事人直指在台灣的社會裡,一個女子如果沒有什麼才藝,就會過得很痛苦,接著便開始哭泣。在故事中,說故事人分享了自己所遭遇的人生困境,而這個困境可能是過去台灣婦女集體生活的寫照。主持人溫柔地陪扮著說故事人,演員透過音樂和一幕幕的衝突,呈現出一位女子在社會中生存的無奈。

最後一個故事,來自於一位八十一歲的男性長者。說故事人分享了自己十二歲時參加十萬青年十萬軍不成(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政府徵召青年上戰場抵抗日本人的侵略),結果十三歲時因為家鄉受到戰火波及,一個人跟著親戚輾轉來到台灣的故事。故事結尾時,說故事人分享他的一生和夢想,全部被日本人的侵略所打亂,甚至需要逃到一個遙遠的小島上生活的忿忿不平。

演出在演員運用拼貼回顧所有的故事之後結束。整場演出的故事線包括了環境對於人們壓迫所產生的苦難、過去共同經歷而熬過的艱難歲月,以及無法決定自身命運的無奈。

這是你說我演劇團第三度參與全球一人一故事劇場聯演活動,在這場演出裡,我們共同見證了過去苦難的歷史,同時也深深地被故事所打動。兩個月前台灣遭受五十年來最大的水患,渴望我們能夠從過去的記憶中得到新生的力量,能夠堅強地大步邁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