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人權議題演出 2007.11.18

為響應第三屆全球Playback活動(The Third Annual Global Playback Event, http://www.globalplayback.org/),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在二○○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和十八日,舉辦了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並在十八日晚上六點三十分進行演出。第一階段由基礎工作坊的學員進行表演,第二階段則由你說我演的伙伴就人權議題演出。演出的主持人為工作坊的指導老師,即悅萃坊的高伃貞小姐。

以下為演出之翦影,眉批為看圖說故事的即興創作,與演出內容不一定相關(攝影/阿旺;眉批/阿強):

開場:打岔

停,讓我說

停,聽我講

你一言我一語

這紛亂世間的紛亂景象

家常便飯中的小菜一碟

流動塑像之一:啊,台灣是個自由的國度啊

在這裡

想罵誰都可以

不過,請找對位置再發音

因為

別人也可以罵你

流動塑像之二:要聽孩子的話

是否人長大了之後

總會口是心非

是否人長大了之後

一定要學會推託

大人的世界,我不懂

流動塑像之三:誰來照亮我

一盞燈

一個夢

與其詛咒四周黑暗

不如詛咒那盞點不亮的燈火

三句話之一:半夜裡的人權

萬籟俱寂時

人權默默地沈睡

清醒如我者

煩惱該如何解脫

三句話之二:路見不平,無能為力

這是個不平衡的天平

那站在高處的

和躲在低處的

拼不出一個人

故事一:無法承受之黑幕

當權力與權力在陰暗中相遇

後拔刀者死

正直,在扭曲的世道上

歪斜

站在針尖頂端

什麼樣的支持

才能掀起籠罩世界的黑幕

我迷惑著

故事二:無法承受之煙霧

邪惡的氣味撲鼻而來

撲不滅心頭的烈火

火苗膽顫地舞動著

該不該放手一博

一對對:師者的人權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

那一肚子的墨色

又該向誰傾吐

演出回顧一

唷!讓我說一說

唷!讓我瞧一瞧

唷!這就是一人一故事劇場

而我正在故事裡

演出回顧二

你說,我演

送給你

你說,我演

送給大家

你說,我演

大家一起來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三 心得分享

連續三場「有故事讀書劇會」的壓軸-- 「一個佛教徒眼中的一人一故事劇場」, 今晚(2007.11.12)在台北的覺風學苑登場。 到場的夥伴中, 有的是佛教徒但並不認識一人一故事劇場, 也有的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工作者但卻對佛法感到陌生, 身為基督徒的我,則希望透過參與這場講座更了解佛教徒的眼光和思惟。

(感謝熅如師姊特地為我們準備的甜湯)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志強先用了一小部分的時間, 簡單地介紹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基本精神和要素, 並直接指出像這種即興的劇場,通常會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然後,志強再從「儀式」的角度連結宗教祭典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形式, 也從「原型」的類比比較東西方的人物結構觀點, 充分顯現了志強在為學上詮釋與整合的工夫。

而後,大夥兒熱烈地說公案、談止觀, 佛法中更高深的義理,在志強輕鬆流暢的分享下, 我們幾個門外漢開始隱約地對佛法中相關的思惟模式更增加一些了解。

要用多少時間才能將一人一故事劇場作一個稍微完整的介紹呢? 得花多少功夫才能讓沒有信仰的人粗略認識博大精深的佛法? 要在一次有限的時間裡,將兩個大大的議題, 與分屬三種不同信仰國度的成員, 作迅速且具一定深度的分享, 其難度不言可喻。

我個人深深地覺得, 志強這次規劃一系列的有故事讀書劇會已屬難能可貴, 甚至還跨領域地探索和連結, 其開拓延展的精神,稱得上是仁勇兼俱吧!

(文/粉圓;編輯/志強)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一個人的練習

伙伴們說團練很重要,因為人數不足就不能練習。沒錯,團練的確非常重要,不過雖然即興劇場需要依靠團隊來發展故事,但事實上一個人也可以做一些練習,如果有了事先的準備,團練時便能夠有更好的發揮。

以下簡介幾個簡單又有用的「一個人的練習」,提供給伙伴們參考。

肢體表達能力練習範例:

鏡子練習

找一面大鏡子,像是衣櫃上的落地鏡或是半身鏡,儘量可以照到全身。在鏡子前閉上眼睛,雙手「平舉」在兩側,張開眼睛,看看雙手是否真的平舉。如果否,修正之後,讓身體記得雙手平舉的感覺,閉上眼睛再做一次。接著,閉上眼睛在鏡子前改變肢體動作和表情,想像自己呈現的樣子,張開眼睛之後,對照鏡中的自己,看看是否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想像。

這個活動摘自鴻尚上史的《你也有100分的魅力》,能夠增加我們的「身體教養」。在舞台上,我們常常想要表達某個情緒或是動作,但在觀眾的眼中卻有著不同的感受,這就代表我們心中想像的和實際表達的有落差。

聲音表達能力練習範例:

singing dialogue

用歌聲唱出台詞、文句或是任何即興發展出來的詞。嚐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唱出來:大聲、強調、用全身來表達、拉長、各種曲調等等。想像自己對著觀眾或是舞台上的演員唱歌,雖然,事實上那可能只是一個桌子。可以在自己的家裡走動,對不同的物件唱歌。

這個活動摘自Viola Spolin的《Theater Games for the lone actor》,這本書裡有許多一個人的遊戲。

在舞台上,我們需要把聲音表達出來,有時候需要更多元的表達能力,甚至是在舞台上唱歌。另外,像是聽著音樂唱著自己編的歌詞,也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用外星人語也可以。

想像力與觀察力的練習範例:

街角的觀察

詹宏志先生曾在他的《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一書中提過一些有趣的方式,包括許多觀察力和想像力的練習,而其中某些對演員或是行銷人員而言十分有用。

在街頭或是捷運上,試著觀察身邊的人或是走過的人。他的外貌如何?身上的裝扮、說話的樣子、在公共空間的行為以及細微的動作等等,代表了什麼生活背景?他的工作是什麼?情緒如何?他心中正在想什麼事情?動機呢?他會在哪一站下車?他和朋友的感情如何?

如果有適合的機會,不妨直接去問問當事人,究竟自己的猜測對不對。如果遇到了特別的人,就要更細心地觀察他們的行動,例如盲胞、老人、受傷的人、抗議的人或者是百貨公司的服務小姐,如果有一天被選中演出這些角色,我能夠在舞台上詮釋出這些角色的特質嗎?

角色與場景詮釋練習:

角色練習

決定自己的年紀,然後坐在椅子上,不斷地提醒自己現在的年紀為何,用什麼方法表達,心中是什麼樣的思考方法,然後把這些全部透過肢體和聲音演出來。

練習時除了年紀以外,所有的角色特質都可以練習,如性別、身份地位等等。甚至於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角色,如盲人(帶眼罩)或是肢體障礙人士(把手腳綁起來),不過前題是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之下。

設定場地

決定現在的處所為何,顯示出如何進出這個場地,在這個地方會出現什麼物品,角色如何使用這些物品。試著把這些互動過程演出來。

施與受的練習範例:

哇,一個人怎麼玩施與受呢?其實有很多種玩法哦!

例如,先寫一些卡片,卡片上可能是某種情緒,然後把卡片翻面洗一洗,接著,抽中什麼情緒就試著用什麼情緒來演出。簡單地如找一本故事書,透過不同的情緒來念,或是扮演不同的角色。當然,也可以寫任何自己想要練習的分項,如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職業等等,還可以為同一種情緒分成不同的等級,例如「50%的開心」。

尋找空間中存在的任何東西,把他拿在手上,然後開始演出。可以是獨腳戲,也可以把這個物件當成另外一個角色與之對話。可以給這些物件一些不同的想像,例如,這是全世界僅存的一隻原子筆,或是這是挖了三天三夜才得到的一杯水。

「跟隨」你遇到的任何一個人,只Copy他身上的某一個小動作,然後從這個動作去感覺,同時發展出新的動作和想法。繼續Copy,繼續發展。如果沒有其他人,打開電視也可以,再不然,把玩具熊丟起來,看看掉在地上時的動作亦可。別忘了,五禽戲就是看著動物發展出來的,當然,這個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加透視「明牌」的能力。

找幾個「偶」或是可能當成偶的物件,開始演出偶戲。練習快速地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轉換,讓故事不斷地演下去。即興地發展,練習透過偶來表達情緒及感受,然後為故事找一個結尾,再開啟一個新的故事

上述幾個活動都可以彼此搭配練習。其實offer佈滿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打開我們的覺知,覺察並接受這些訊息。

事實上有許多團體活動都可以經過適當的轉化,讓我們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夠練習。團隊練習和個人練習有著不同的焦點、動力和內涵,彼此能夠相輔相成,所以不妨在閒暇時自得其樂一番,說不定會有不同的發現哦!(By Jester)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二 心得分享

「有故事讀書劇會」系列的第二場聚會在週五的夜晚來到。儘管屋外「天階夜色涼如水」,場內大夥兒翹首企盼的熱切早已凝聚出一屋暖意。

今天的主題是『東西方思維架構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由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團長志強帶領。「西方人見樹,東方人見林」早為一般人所熟知,由我們東方人來搬演西方人創造的一人一故事劇場,無論是操作的過程或是演出的呈現,勢必都有其幽微相異的地方,現場可以感受到夥伴們莫不摩拳擦掌,希望在今天就能把這根本結構的差異弄個清楚。

志強首先為大家導讀《思維的版圖》(繁體中譯本《思維的疆域》)這本書,作者理察德.尼斯貝特是耶魯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也是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社會心理學家。書中作者藉著許多具體周延的實驗找出東西方文化的迥然差異,並發現在兩種不同文化下,人的思維方式和看重的價值不一樣,表達的方式和抉擇時的取捨也非常不同。

雖然我們為課程準備的投影設備出了一些狀況,無法現場欣賞到志強預先為課程準備的精采投影片,幸好志強帶領的功力超強,所以儘管大夥兒沒能預先閱讀這本書的內容,卻也透過志強設計的精采活動和清楚的講解,都能夠立刻領會到存有於東西文化之間極端的差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 西方重視個體,東方重視整體;
  • 西方的世界結構是分類的、範疇的,東方的世界結構概念是關係的、關聯的;
  • 西方是辯論的,東方是協商的;
  • 西方是對錯分明的,東方是較多灰色地帶的;
  • 西方鼓勵出類拔萃、東方鼓勵群體和諧;
  • ……。

志強接著又透過一個「領導力」的小遊戲,讓我們每個人看到自己在做決定時,個人內在的文化結構如何運作。活動進展至此,每一個人莫不對志強的引領功夫大為佩服,也對本書作者的見地打從內心認同。

活動最後,大夥兒分組就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架構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下表所列幾個議題的討論:

流動塑像的呈現故事的核心要素 不同角色的定位 管理風格的差異
東方 模糊, 充滿灰色地帶, 重視背景、環境的, 隱藏、含蓄的, 重視整體性(網絡關係的)。 (文化差異會造成/影響詮釋差異)

以個人與旁人或環境的互動為核心

關係取向, 關係的描述有助於呈現角色(Ex.請問這個角色如何稱呼你?他如何對待其他人), 界線不清楚, 角色比較僵化, 強調透過關係來認識角色的定位 重紀律、資歷, 遇到問題時會處理人的關係, 容易因人而設事, 態度上較為拘謹。
西方 明確, 鮮明的, 重視個體的, 清楚、外顯的, 純感受的。 以個體內在的狀況為核心 個人取向, 習慣於特質的描述(Ex.請用兩個形容詞形容某個角色), 比較呈現多樣化, 強調個人特性的展現 重能力、績效, 遇到問題時會處理事的議題, 會因事而設人, 態度上較有彈性。

至此,看到自己在努力從事一人一故事劇場各種形式的學習與操作時,其實無論是詮釋的角度、表達的方式或角色定位的傾向,都受到背後隱藏著的堅固文化結構所牽引。因此夥伴們在做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呈現時,對內在思維運作機制需要具備清楚的覺察,才有能力跳脫直覺反應的模式,選擇精準有力量的呈現方法。

一系列讀書劇會的活動,讓我感受到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濃厚的文化氣息。一人一故事劇場特有的人文關懷特質,早已讓每一個一人一故事團體都有『家』的感覺,能生活在具有濃濃的文化氣息的家裡,頓時覺得自己真是天之驕子哪!

By 粉圓/編輯:志強

*編按:簡體中譯本《思維的版圖》為中信出版社出版,李秀霞譯,繁體中譯本《思維的疆域》為聯經出版社出版,劉世南譯。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1107團練側記

昨天團練時,由小魚老師來帶領我們劇團探討人權議題。

我相信一般形式的議題討論對團裡的伙伴而言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以使用的工具或方法也很多,像是開放空間會議、深度匯談、團體焦點討論法、問解解決劇場等等。然而使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探討議題,則須準備較多,。對於經驗不足的團體來說,一下子就用一人一故事劇場進行議題的探討,也許負擔會比較大一點,所以能夠學習如何利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討議題,對我們劇團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

一開始小魚老師帶領我們使用樂器做熱身,可能是因為使用的主要是鼓、鈴、鈸、響棒等樂器,因此有點廟會的感覺。之後,我們做了一個傳遞想像球的活動,用以探討施與受的關係和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如何更有效地接收說故事人的故事。

然後,開始針對議題做打岔的練習。這種打岔在我們劇團裡玩過許多次,每一次玩的重點和規則都不太一樣。

之後,我們透過輪流做流動塑像來進行「檢視」,透過這個活動不但可以知道大家現在的狀況,也可以瞭解伙伴們在演出呈現上的問題。

小魚老師發現我們在肢體上傾向同一個高度,於是要求我們試著改變高度和前後的位置,接著再利用雕像來呈現特定的議題。透過雕像引發出我們對議題的想法之後,便開始做議題的呈現。

在進行「故事」的呈現時,小魚老師介紹我們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故事的第一幕使用雕像做一個「封面」。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工程,首先,演員的肢體、表情和位置,掌握了戲劇的張力;第二,透過樂師的配合呈現出「片首」的感覺;第三,退場換景時必須很自然,不然會讓好不容易凝聚的觀眾注意力,頓時化為烏有。

在過去我們採用的形式是演員先在舞台上做場景佈置,然後定格在舞台上,待樂師觀察大家已經就定位,就是停止音樂,而演員就從定格的位置自然地開始呈現故事的第一幕(如同《即興真實人生》書上的介紹)。如果先做一個封面,然後再分散開來做舞台場景,那麼封面就會失效,不但降低了戲劇效果,還會讓人覺得非常突兀--這也是過去我看過幾次使用這種方式表演的故事時強烈的感覺。

如果在故事中做封面是件困難且容易減分多於加分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會成為最近的一種流行呢?我個人猜測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故事(角色扮演)此一形式在開始演出時,大部份的演員需要一些彼此溝通的機會,無論是有聲或者是無聲,如果在舞台上直接圍成一個圈圈,還不如直接做一個封面。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就定位的過程,對觀眾而言也能透過一個雕像來理解接著的演出會是什麼樣的故事。但是如果把封面放在第一幕,而把場景設定放在之後,這時就得要再倚靠樂師來處理,除了樂師要夠「強」之外,還得考慮到觀眾的注意力從舞台拉到樂師席,然後再拉回舞台這個過程。

由此看來,為故事加上「封面」究竟是美學上的加分還是減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由於我們團是以服務說故事人為第一要務,因此如果無法呈現說故事人的感覺,暫時應該不會放在劇團正式演出的形式之中。

其實關於演出前溝通這件事,同樣也會發生在即興劇中。之前學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演員在舞台上自由地走動,彼此用眼神交會,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停下來做定格動作,一直到全體都定格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出。我想透過類似走動的過程,能夠減緩雕像的突兀,同時也能夠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而且在雕像離開時,如果採用一個人一個人離開的方法,離開的人就可以協助做場景佈置,同時也有流動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比較適合的方式。

團練在一人分享一句話的活動中進入尾聲。非常感謝小魚老師特別到新竹來陪我們,昨天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理想,可能是之前有點累過頭了,加上感冒所造成。在分享了從花蓮帶回來的好吃麻糬之後,互道珍重再見。

非常感謝小魚老師不遠百公里而來,也非常感謝口袋書坊答應將場地借給我們使用。最後,希望人權日的演出能夠成功圓滿!(By Jester)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相遇在青山綠水間的驚奇--到主愛之家和花天久地一起Playback

十月三十一日,因為正好人在花蓮上課,因此特別和花天久地的燕宏約好,一同到主愛之家參加花蓮團的團練,並為伙伴們鼓掌。

花天久地劇團是花蓮第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團隊,伙伴們充滿了熱忱與愛心,並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從事服務以及推廣的工作。透過在主愛之家的演出和服務,一方面將一人一故事劇場介紹給主愛之家的朋友認識,另一方面也透過這個機會,讓劇團的伙伴們上台練習活動的帶領。

剛到花蓮時,燕宏的電話一直沒有回應,那天剛下課不久,便接到燕宏的電話留言。經過檢查才發現,原來手機裡燕宏的電話輸入錯誤,無怪乎一直連絡不上。燕宏載我上車之後,又沿途接了三位伙伴,包括特別從瑞穗趕過來的芳菱。到達主愛之家時,已經將近七點。

等另一車的伙伴到達之後,活動就正式開始。這天晚上主要是介紹一對對的形式,並由芳菱和美美共同帶領。因為我忽然跑來插花,理應盡一點微薄之力,加之燕宏的盛情難卻,所以就應邀帶領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熱身小活動。

首先,邀請大家圈成一個圈,然後面向內。由我開始鼓掌,然後逆時針方向輪流,我右手邊這一位會決定鼓掌的時間間隔,然後大家依次鼓掌,並儘量保持掌聲的間隙一致。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活動,但是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訊息。有些伙伴鼓掌很慢,有些則很快;有些很自然,有些動作卻很小。一旦有人做錯,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帶領人就能夠藉此對每一位伙伴的狀況有更多的瞭解。誰比較積極,誰比較狀況外,誰的參與度低,誰的耐性比較不夠,只要細心觀察,就算只是第一次見面,帶領人也能夠對參與的伙伴有基本的認識。

等到大家對基本節奏有了較好的掌握之後,就可以加上其他的變化,例如腳打四拍,手打一拍傳遞,或是輪流Copy每一個人的八拍節奏。

因為看到了會議室中有鍵盤和爵士鼓,所以猜想主愛之家的伙伴們有組Band或是學習基本的樂器,因此我就直接進入較進階的挑戰,果然一做便成功!這個挑戰在我們團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成功過,真是讓人感到慚愧。

在我帶領的活動結束之後,就把主持棒交給花天久地的伙伴們。活動熱熱鬧鬧地進行著,最後在一人一句分享之後,結束了這一天晚上的活動。

當我們一行人離開主愛之家時,麗雲在車上討論到有關流動塑像的演出形式,於是便和大家交換了一下心得。依照我個人粗淺地觀察,其實主愛之家的伙伴主要是喜歡玩,熱熱鬧鬧十分開心,在這個團體還沒有進展到更高一層的信任之前,不太容易出現很深層的故事,而參與的朋友們也不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員,所以不會這麼快地進入同理或是表達的情境,因此活動暫時以保持大家參與的興趣為主,是十分合適的設計。等到大家漸漸地放開了肢體和心情,就能夠更一步發展,藉時再利用活動強調流動塑像的形式規則即可。

我個人非常敬佩花蓮伙伴的熱情,他們非常願意嘗試,也很願意挑戰。相信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每個人都會有爆發性的成長。不過我也很擔心他們會因為不斷地服務別人而忘了自己,如果感到累了,休息一下讓自己沉澱,這將會成為未來更上層樓的基礎。

由於燕宏說志強來到花蓮一定要到自強夜市,所以在送伙伴們回家之後,我們就到自強夜市一遊。後來因為下雨,就一起到我下榻的房間聊了許久。聽到燕宏對花蓮團的付出與關心,忽然有一陣暖流流過心底,也喚起了近四年來新竹團隊走過的記憶。現在花蓮團還在耕耘,等待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或許感覺步調有點不如預期,但是一旦花開結果,便能長長久久。

送燕宏離開房門,心中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燕宏目前的角色就如同過去的我一樣,只不過如燕宏所說,我們團裡的伙伴,有許多都是「沙場老將」,一站上台都能獨當一面,而花蓮團的某些伙伴不常上台,因此還需要時間磨練。另外,花蓮地處偏遠,上課的資源少,因此過去常常是燕宏一個人北上取經,再回到花蓮來傳授。一個人是很孤單的,我還有阿坤可以依靠,但燕宏只能靠自己!

燕宏真是了不起的人啊!看到了花蓮團的努力,我們也應該要加把勁了!(By Jester)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一心得分享

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以其充滿愛、分享、平等和尊重的精神,感動每一位聽到它、看到它的人,因此創始以來它能在全世界蓬勃發展開來。新竹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夥伴們,在團體中也因著這樣的精神,彼此有著緊密的連結和深刻的情誼。在《即興真實人生》中文版出爐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大夥兒有福分在一系列的「有故事讀書劇會」中,得到參與該書翻譯的阿坤和阿強的愛和分享,真是讓人快樂的事情啊!

「有故事讀書劇會」一系列的活動,首先上場的主題是『一人一故事與療癒』,由具備心理諮商師資格的阿坤帶領。往昔阿坤在帶領我們團練時,由於大多直接切入活動,所以我們感受較多的是阿坤的用心和耐心,這一次藉著讀書會的方式,我們得以有機會領會阿坤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內歛的人文關懷特質。深入淺出的書文講解,結構分明的經驗分享,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倏忽消逝,大夥兒大豐收之餘,頻頻大喊過癮。

過程中得到許多啟發,特別紀錄備忘於下:

1.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療癒:阿坤開宗明義便說明《即興真實人生》原文第八章的章節名稱「療癒」二字,原文用的是 heal 這個字,而不是therapy。 Heal 比較不是醫學的觀點,常用於宗教、心靈的修復、健康,不會負向地看一個人為病態,而是比較正向發展的觀點。

2.療癒效果的要素:人類說故事的驅力,一人一故事劇場仁慈、尊重、安全和滋養的氛圍,意義的追尋,美學專注力。

3.外化 (將痛苦的記憶外化,可以獲得主控權)。

4.避免界限破壞的保護因子 (主持人的技巧、形式的距離化效應帶來內在控制感、說故事的人知道該說什麼才是適當的)。

5.精神科醫院中慢性病人的團體的帶領活動,增加個案與外界的連結或與自己以往的聯繫(簡單的活動,但增加這些慢性病老人的「人味」)。這部份的分享激發並提醒我日後作高齡者服務時,可以特別留意的價值核心。

6.社會計量和團體動力。

7.文化傳統(c.c.)在自發、創造時扮演的角色。

8.開放(治療師處理Janice 關於小鳥案例--治療師就是藝術家)。

阿坤的專業學養和經驗、人文關懷的特質和個人的魅力,再一次開拓了夥伴的視野,在週六的早上,我們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讀書劇會。謝謝阿坤!

作者:粉圓/編輯: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