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團練時,由小魚老師來帶領我們劇團探討人權議題。
我相信一般形式的議題討論對團裡的伙伴而言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以使用的工具或方法也很多,像是開放空間會議、深度匯談、團體焦點討論法、問解解決劇場等等。然而使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探討議題,則須準備較多,。對於經驗不足的團體來說,一下子就用一人一故事劇場進行議題的探討,也許負擔會比較大一點,所以能夠學習如何利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討議題,對我們劇團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
一開始小魚老師帶領我們使用樂器做熱身,可能是因為使用的主要是鼓、鈴、鈸、響棒等樂器,因此有點廟會的感覺。之後,我們做了一個傳遞想像球的活動,用以探討施與受的關係和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如何更有效地接收說故事人的故事。
然後,開始針對議題做打岔的練習。這種打岔在我們劇團裡玩過許多次,每一次玩的重點和規則都不太一樣。
之後,我們透過輪流做流動塑像來進行「檢視」,透過這個活動不但可以知道大家現在的狀況,也可以瞭解伙伴們在演出呈現上的問題。
小魚老師發現我們在肢體上傾向同一個高度,於是要求我們試著改變高度和前後的位置,接著再利用雕像來呈現特定的議題。透過雕像引發出我們對議題的想法之後,便開始做議題的呈現。
在進行「故事」的呈現時,小魚老師介紹我們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故事的第一幕使用雕像做一個「封面」。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工程,首先,演員的肢體、表情和位置,掌握了戲劇的張力;第二,透過樂師的配合呈現出「片首」的感覺;第三,退場換景時必須很自然,不然會讓好不容易凝聚的觀眾注意力,頓時化為烏有。
在過去我們採用的形式是演員先在舞台上做場景佈置,然後定格在舞台上,待樂師觀察大家已經就定位,就是停止音樂,而演員就從定格的位置自然地開始呈現故事的第一幕(如同《即興真實人生》書上的介紹)。如果先做一個封面,然後再分散開來做舞台場景,那麼封面就會失效,不但降低了戲劇效果,還會讓人覺得非常突兀--這也是過去我看過幾次使用這種方式表演的故事時強烈的感覺。
如果在故事中做封面是件困難且容易減分多於加分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會成為最近的一種流行呢?我個人猜測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故事(角色扮演)此一形式在開始演出時,大部份的演員需要一些彼此溝通的機會,無論是有聲或者是無聲,如果在舞台上直接圍成一個圈圈,還不如直接做一個封面。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就定位的過程,對觀眾而言也能透過一個雕像來理解接著的演出會是什麼樣的故事。但是如果把封面放在第一幕,而把場景設定放在之後,這時就得要再倚靠樂師來處理,除了樂師要夠「強」之外,還得考慮到觀眾的注意力從舞台拉到樂師席,然後再拉回舞台這個過程。
由此看來,為故事加上「封面」究竟是美學上的加分還是減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由於我們團是以服務說故事人為第一要務,因此如果無法呈現說故事人的感覺,暫時應該不會放在劇團正式演出的形式之中。
其實關於演出前溝通這件事,同樣也會發生在即興劇中。之前學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演員在舞台上自由地走動,彼此用眼神交會,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停下來做定格動作,一直到全體都定格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出。我想透過類似走動的過程,能夠減緩雕像的突兀,同時也能夠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而且在雕像離開時,如果採用一個人一個人離開的方法,離開的人就可以協助做場景佈置,同時也有流動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比較適合的方式。
團練在一人分享一句話的活動中進入尾聲。非常感謝小魚老師特別到新竹來陪我們,昨天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理想,可能是之前有點累過頭了,加上感冒所造成。在分享了從花蓮帶回來的好吃麻糬之後,互道珍重再見。
非常感謝小魚老師不遠百公里而來,也非常感謝口袋書坊答應將場地借給我們使用。最後,希望人權日的演出能夠成功圓滿!(By Jester)
2 意見:
各位
感謝大家信任我,願意讓我帶領這堂課,我同樣要說一個人成就不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豐厚度,透過大家願意一起共學,提共彼此的看法和呈現,我們才能真正地去探究.Jester很敏銳地提出他的觀察與做法,這是很棒的,也幫我意識到做故事時,開場畫面的問題.
回程的路上一直想著大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收穫更多呢!還有不知道哪來的印象以為阿旺是留著鬍子的粗壯男子,所以剛看到他時有些驚訝,真好玩!希望下星期的排練,大家可以再針對此議題多探究。我會提共一起想法給Jester
謝謝你們願意一起玩!愚真
人權議題的演出成功!看來小魚老師的努力沒有白費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