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銀髮族的一人一故事劇場--一個方案的呈現PT_for _elder

  在人生的老年階段,經歷過漫長的一生的一切後,人們常傾向於將以往的種種串連起來,把本來不相干的片斷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並且期望在經歷了世事無常、人間冷暖,以及成長和生活所遭遇的困難後,能找到克服絕望與挫折的智慧。這樣的整合和智慧是一人一故事劇場中說故事者常常獲得的頓悟和驚喜,我們因此覺得一人一故事是很適合社區中高齡長輩們的一種劇場形式。

  12月29日我們參與了新竹市老人教育學習網絡建置大典,這是全國第一個專屬於高齡者的學習網絡,有十八個社區五百多位長者蒞臨。由於預先在大會的工作手冊中有放入「銀髮族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方案範例,我們在展示場的一隅簡單的陳列了部份的樂器和布,以及我們劇團的一些相關資訊,將還不甚為大眾所熟知的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資訊直接送到社區的長輩面前。

  雖然大會的節目和活動非常緊湊,然而卻不斷地有各社區的長者好奇前來,有人玩玩樂器,有人提出問題,也有人就立即跟我們分享她的故事。更有好幾個社區的領導幹部詢問如何能邀請我們到社區去為老人演出,甚至表示新的一年一定要參加學習網絡的會議,以便不會錯過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和服務。很特別的是,我們同時也收到一位幼稚園園長的邀約,邀請我們去為九十位學齡前兒童作演出。

  隨著一人一故事劇場漸漸地被更多的朋友認識,充實忙碌的2008就在眼前囉!(文章:粉圓/攝影:粉圓、鳥媽媽)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悅萃坊『心光乍現』期末呈現

【合影於演出之後。左起前排:鏞芬、小一、玉華、文慧、小魚(悅萃坊),後排:靖雯(悅萃坊)、志強、松柏(一一擬爾)、粉圓、華馨(一一擬爾)】

十二月十九日晚上是劇團團練的時間,因為近來連續三場演出,伙伴們提議可以一起去台北看悅萃坊的期末公演,一方面給他們加油打氣,另一方面也能轉換一下心情。於是我們就乘著兩台車,從新竹出發。由於我下午有點私事,所以先上台北處理。沒想到下班時間的公車超難等,等到我抵達表演三十六房時,演出已經開始。

觀眾出乎意外地多,比我之前參加過的工作坊結業呈現都還要多。仔細一瞧,許多台灣的playbacker都來了,有一一擬爾的伙伴,也有遊戲基地的朋友,還有女巫、婦慈的朋友,再加上你說我演,可謂是一個小型的playback聚會。

悅萃坊的伙伴(事實上劇團的團名尚未定案)中,我先前已經認識的有小枋、靖雯、志瑄和小燦,還有在Veornica老師到台灣時,在「Playback Theatre搭起世界心橋」活動中照過面的朋友,以及TIE工作坊時的伙伴。

在悅萃坊兩階段的呈現中,我們看到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精神,以及每個人所展現的美好特質。雖然這只是個新生劇團的呈現,但在每個人略感羞澀的演出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每個演員的用心與投入。

當然,也出現了一些我們在當初學者時曾經犯的錯誤,不過那只是一個發展的歷程,等到默契更好、對一人一故事劇場更熟悉之後,自然會消失。團裡的伙伴在回程時分享,就好像是看到了過去的自己,諸如故事形式不易結束,肢體移動有些固定等等,這些新手所遭遇的麻煩,相信定會隨著成長而逐漸改善。

小魚老師的主持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有許多心裡知道但上台就忘掉的事情,透過別人的呈現,可以給我們許多反思的機會--這也是觀摩有時比一個人(或一群人)閉門造車來得好的原因。

我相信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伙伴們對這個新劇團的誕生,都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也會有很大的期待。至少我個人很盼望這個劇團能夠發揮影響力,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當然,劇團的經營並不容易,大家的時間也很難湊在一起,不過這個過程也是學習很重要的一環。

歡迎這群新伙伴加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行列,這讓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更加蓬勃。也祝福這群新伙伴們,能夠把自己的美好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精神結合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在這條道路上成長。(By Jester)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2007年,是神奇且充滿驚喜的一年!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與鼓勵!

祝福大家在二○○八年裡,平安健康,充滿活力!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全體敬上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偶與兒童相遇的驚艷

路人甲問:「那讓人哭泣的,是故事的力量,還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力量?」

非路人乙說:「都不是!其實只是記憶的砂子跑到眼睛裡罷了。」

十二月八日,劇團到竹東的末期聖徒教會,為兒童會做了一場演出。主題是「服務、愛與寵物」,不過這個題目實在太大,後來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把焦點放在寵物上。

在十二月五日的團練中,即將擔任演出主持人的粉圓,先行針對當天的演出細節,和大家一起研討。

對於小朋友而言,具象的東西比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了解,因此隱喻或是符號化的呈現,也許不這麼討喜。開場使用我們常用的方式,每位演員回到自己的身分,然後說一說自己和寵物的關係。使用的形式有流動塑像、一對對、轉型塑像、三句話、定格和自由發揮。

忽然,我覺得可以用puppet playback試試看。

在《即興真實人生》中曾提到這個形式(中譯版第40頁,書上使用playback puppets,譯為一人一故事劇場之偶戲),而我是在2005年的聖誕節工作坊(Veronica老師帶領)中學到的。

由於在團裡曾經介紹,但尚未在正式演出中使用過,於是我們就非常開心地搜尋各種可能的道具,當場玩了起來。

puppet playback的做法,依據書上的方式是用兩隻柱子,架起五呎高的布幔。演員躲在後頭,然後用隨手可得的家庭用品來當偶。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激發想像力,還非常有趣。不過一般沒有特製的柱子可用,所以我們是使用椅背,然後用夾子夾著布,演員是坐在地上演出。

我們玩得很開心,所以想像小朋友一定會很喜歡。雖然我們操偶的技術不太好,但是偶的本身就有其獨特的魅力,也許可以彌補我們的不足。

我們使用流動塑像來回顧整場演出作結尾,就在雅鈴的支援下,我們開開心心地準備好這次的演出準備工作。

演出在星期六舉行。星期五的下午,團裡的伙伴一起參加了一場簡短的BodyTalk Systems工作坊。粉圓很興奮地告訴大家一個神奇的事情,就是在早上她到寶山圖書館時,在回收箱上撿到了一大袋大大小小的布偶,而且都是洗乾淨的。

這是上帝的祝福嗎?一些被拋棄的布偶,將會在隔天讓另一些小朋友大為驚艷。

演出當天的早上,因為我的遲到而延遲出發。到了教會之後,發現孩子們已經集合聖堂。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在這麼大的空間中演出,觀眾初步估計超過五十位。在簡單的熱身活動之後,我引領大家把心情放到十二歲以下。就這樣,我們熱熱鬧鬧地上場了。

由於兒童會的老師非常用心地安排,因此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們的故事。

我家有兩隻狗狗,我姊姊會幫他們洗澡。

我外公家的多多,我很喜歡和他玩,但是我會過敏,所以家裡不能養狗。

我家的林喵喵到別人家裡過得很好。

小朋友的分享和大人的分享不同,天真、直接,也沒有複雜的事物。也許對於平常用心學習高層次同理的夥伴而言,這些故事都很簡單,但是我相信這麼簡單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種很好的訓練過程。

當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演出時,打從心底笑了出來,那笑容是如此無邪,眼神是如此明亮,讓我們知道小朋友真的很開心。當然,這也要感謝大人們都把機會讓給小朋友。

可是小朋友的注意力有限,不一會兒就有小朋友跑到Teller的位置上坐著不肯離開。這可是做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第一回經驗。

當然,我們不會把小朋友趕走,粉圓另外拿著椅子放在一旁,就開始了故事的訪談。

小朋友的表達常常不像大人那樣精準,所以溝通的過程花了不少時間,而且聽別人的故事需要耐心,小朋友覺得不耐煩時,就會跑來跑去。

這是一種干擾,但同時也是一種有趣的機會,我想也許下一次可以試著邀請跑到台上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演出吧!

隨著故事一個一個進行,玉華一直被選到演主角的寵物。有一個故事說到家中的大狗會熱情地把小弟弟撲倒,而我演大狗時,就連續撲倒演小弟弟的小一三次。我知道小朋友看到會感到很開心,但也許會對大狗有不同的想法。

隨後,我們感覺到時間已晚,但粉圓似乎忙於照顧小朋友而無暇他顧,所以夥伙們主動地把布幕拉了出來,就開始最精彩的puppet playback。

當一些玩具偶和日常生活用品從布幕後面升起來時,小朋友很開心地笑了。有小狗小貓,奇奇怪怪的布偶和雨傘、撢子等等。

「選一個東西演你好嗎?」粉圓問小朋友。

這對小朋友來說,是一種很獨特的經驗,不過因為我們準備了太多的東西,反而讓我們自己手忙腳亂,而好奇的小朋友還會跑到布幕後面來偷窺,甚至偷拍我的背然後跑掉。

演出的過程也許有些不順的地方,但是我們在小朋友的眼睛裡看到了愉悅的神情,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中午我們一起到潛園餐廳享用美食,同時分享這次難得的經驗。結果旁邊剛好也坐了一桌來看我們演出的小朋友一家人。吃飽飯之後我們又針對十六日的演出做了一些討論和準備,就這樣結束了當天的演出行程。

我很怕吵鬧,一兩個孩子還可以和他們玩得很開心,多了可不行。不過這次的經驗讓我們學會在混亂中演出,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過程。經過了這次的洗禮,我相信在以後的演出中,我們會更有能力去面對各種場面。

當然,希望還有機會讓那些沈睡在袋子裡的布偶,帶給更多孩子們歡笑。(By Jester)

「聚落老屋的故事」演出側寫

演出時間:2007年12月16日上午10:30~12:00

演出地點:六家問禮堂(縣定三級古蹟)

演出活動:六家文化節

演出團隊: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主持人:阿強/樂師:粉圓/演員:鳥媽媽、鏞芬、文慧、小一、玉華/攝影紀錄:巫婆

相關報導(見自由時報2007.12.17桃竹苗新聞A13版或網路連結

(這裡是古蹟,老房子,還是家?)

光陰的列車從過去駛向未來,帶走了多少回憶。中途有人上車,有人下車,車窗外的景色依稀,但車上的過客早已換了一回又一回。

對某些人來說,這裡是一個古蹟;對某些人來說,這裡只是一間老房子;但對某些人來說,這裡是家,是記憶的城堡。

(你說我演,仔細瞧瞧)

應新竹縣文化局之邀,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參與了六家文化節的活動,並演出一場「聚落老屋的故事」。

耆老來到演出的地點告訴我們,這兒是以前的廚房,而旁邊一小間一小間的房子,曾是日據時代長輩們偷偷教導孩子們中國經典的地方。於是我們了解,我們正準備在一個充滿著故事的地方,演出屬於大家的「老房子的故事」。

(景物依稀,現在與過去早已大大不同)

通常一人一故事劇場會以演員自己的身份開場。此時演員是自己,是個活生生的人。伙伴們分享了自己對老屋的記憶,無論是小時候阿嬤的三合院、已經拆掉的老屋或是傳統的木窗,都填滿著最美好的回憶。

看過了演員的表演,觀眾們分享自己好像回到童年的感動[1],回想起初一、十五才有豬肉可吃的期待[2],也回想起一年一度返鄉的探險[3],和過去濃濃的人情味[4]。過去客家生活的熱情與好客[5],還有小時候要農忙時要一起幫忙[6],貧乏的生活充滿了各種樂趣[7],身邊圍繞許多動物和作物[8]。回憶只剩下兒時回到老家的畫面[9],而已經遠去的故人隨著房子的記憶重返眼前[10]。

(逝去的不是回憶,只是秋風)

這是十個小故事(編號[1]~[10]分別是十個觀眾分享的感受和故事),卻凝聚成一個大故事,隨著觀眾的分享,引領我們探索人與房子的關係,情感與記憶的連結。

在拼貼中演員回顧了演出的故事,同時也為其他未出現的角色發聲。時代不斷演進,文化需要傳承,在彼此的討論分享中,大家似乎對老屋有另一層的認識,也體會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力量。

(烤蕃薯是童年的最愛)

散場之後,一位長輩說,這種劇場應該多多推廣,一位年輕的朋友說,對這種劇場很有興趣。一人一故事劇場平等、尊重和分享的精神,在近兩百年的老房子裡迴盪,我們知道,如果沒有了故事,沒有了記憶,沒有了感覺,老房子只是老房子;一旦尋到了根,尋到了思念,尋到了延綿不絕的長河,老房子再度成為我們的家,成為我們共同生活的見證。

(記憶中的期待是回味時的滿足)

演出結束了,每個人帶著不同的心情離開,回首再見時,先人的風範依舊,而我們的足履將持續向前。(By Jester 2007.12.17)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寶山鄉立圖書館演出20080105

你的故事,我的故事

此時此刻,呼喚您與我們一起為伴……

活動時間:97.1.05(六)9:30-11:00

活動地點:新竹縣寶山鄉立圖書館

活動對象:社區民眾20名)

請預先報名參加(於圖書館櫃枱)

【活動說明】

你是否曾經夢想,自己是那故事中的主角, 一幕幕的影像好似過往歲月的記憶在腦海翻騰?

你是否也曾嚮往,自己正是劇場中的主角, 一場場的演出就像動人心弦的樂章在心底縈繞?

讓我們一起聽見你的聲音,看見你的故事, 填滿你的夢想,成就你的願望。

Playback theatre,譯作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即興劇場的形式,由觀眾訴說自己親身的感受或是故事,再由台上的演員即興表演,把演出當作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說故事的人。

也許從來沒有一個劇場這麼接近觀眾、需要觀眾,因為沒有觀眾,就沒有一人一故事劇場!

二○○八年你說我演開春的第一場演出,歡迎您與我們一起分享您的故事,我們誠摯地期待您的蒞臨。

問禮堂的地圖

十二月十六日,歡迎大家一起到六家來玩!

十二月十六日當天的六家文化節中,除了有Jazz「瘋」樂團的客家音樂會之外,還有光環舞集劉老師帶領的作「客」聲音工作坊(下午,也是現場報名)、小丑和街頭表演、闖關活動和古蹟導覽等等。另外,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也會在古蹟內演出「聚落老屋的故事」哦!活動開始前三十分鐘現場報名,只有五十個名額,報名者還可以得到一份小禮物。

詳細的節目表單請見 http://www.hchcc.gov.tw/upload/2007-12-16%20Activity.jpg

今天我們劇團四位伙伴到問禮堂參與記者會,也算是劇團第一次將一人一故事劇場介紹給媒體的朋友,雖然因為時程壓縮所以演出縮短,但是相信已經把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基本元素和大家介紹了,不過劉老師似乎比較有看頭,明天的報導大概會刊劉老師的照片吧!呵呵呵!

等報導出來之後,再把連結加上來。

點圖放大,地圖截取自GoogleMaps

問禮堂的位置不太好找,如果從68號道路(新竹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從竹北(園區的另一邊)下,一下橋就在右手邊,可惜橋上禁止右轉,因此要靠內側迴轉到橋下,然後看到第一個路口時,朝右前方一座廟宇前的小徑開去,而不是右轉的大馬路。當天靠近展演地點那兒可能不好停車,所以停在大馬路旁走過去也可以。

從外地來的朋友,走中山高在新竹交流道下,可以選公道五或是光復路交流道,轉竹北或竹東方向,然後接慈雲路往竹北,過橋即到(需迴轉再迴轉,然後右轉)。走北二高的話,在竹北芎林下,往竹北方向,接6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先左轉,然後往南寮是右轉),從竹北下來(另一邊是科學園區),一樣過橋即到(需迴轉再迴轉,然後右轉)。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六張犁創意市集/一人一故事劇場──聚落老屋的故事 20071216

大家好,我們劇團在十二月中旬配合新竹縣文化局主辦的「六張犁創意市集」,有一場公開演出哦!歡迎大家呼朋引伴一起來參加。當天的活動非常精彩,有街頭藝人表演和各種攤位,不來可惜! By Jester

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是一種即興演出現場觀眾所述說的親身經驗的互動式戲劇表演,其精神著重對話、傾聽、同理與接納,表演練習則著重肢體與聲音的直覺開發與創造。這樣的表演形式已有超過三十年的歷史,其本質適用於在場任何人的需要與所關心的事,幾乎可以在任何環境裡進行,常應用於社區、學校和團體,在國外亦有以一人一故事劇場從事社區口述歷史的成功案例。

聚落老屋目睹著時代的變遷,背負著歷史的記憶與傳承,那些曾經發生在老屋的故事,串連著現在與過去,並引領著我們一同走向未來。透過分享聚落老屋的故事,演員將如實地把一段段真實的生活點滴或生命經驗搬上舞台,並將演出當成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說故事的人。

想要更親近更認識聚落老屋嗎?想要讓自己的故事在舞台上被呈現嗎?誠摯地邀請您和我們一起來說說老屋的故事!

時間:2007/12/16 上午10:30~12:00

地點:竹北市東平里六家23號(問禮堂)內中庭

報名:現場登記報名

演出團隊: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背景: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二○○四年成立於新竹,為新竹在地成立的第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團,成員多具有諮商輔導、社會工作或是教育等相關背景。劇團除了公開演出和推廣教育外,初期以「服務服務者」為宗旨,第二階段則希望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為媒介,能夠促進社群或社區說出他們的故事。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人權議題演出 2007.11.18

為響應第三屆全球Playback活動(The Third Annual Global Playback Event, http://www.globalplayback.org/),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在二○○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和十八日,舉辦了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並在十八日晚上六點三十分進行演出。第一階段由基礎工作坊的學員進行表演,第二階段則由你說我演的伙伴就人權議題演出。演出的主持人為工作坊的指導老師,即悅萃坊的高伃貞小姐。

以下為演出之翦影,眉批為看圖說故事的即興創作,與演出內容不一定相關(攝影/阿旺;眉批/阿強):

開場:打岔

停,讓我說

停,聽我講

你一言我一語

這紛亂世間的紛亂景象

家常便飯中的小菜一碟

流動塑像之一:啊,台灣是個自由的國度啊

在這裡

想罵誰都可以

不過,請找對位置再發音

因為

別人也可以罵你

流動塑像之二:要聽孩子的話

是否人長大了之後

總會口是心非

是否人長大了之後

一定要學會推託

大人的世界,我不懂

流動塑像之三:誰來照亮我

一盞燈

一個夢

與其詛咒四周黑暗

不如詛咒那盞點不亮的燈火

三句話之一:半夜裡的人權

萬籟俱寂時

人權默默地沈睡

清醒如我者

煩惱該如何解脫

三句話之二:路見不平,無能為力

這是個不平衡的天平

那站在高處的

和躲在低處的

拼不出一個人

故事一:無法承受之黑幕

當權力與權力在陰暗中相遇

後拔刀者死

正直,在扭曲的世道上

歪斜

站在針尖頂端

什麼樣的支持

才能掀起籠罩世界的黑幕

我迷惑著

故事二:無法承受之煙霧

邪惡的氣味撲鼻而來

撲不滅心頭的烈火

火苗膽顫地舞動著

該不該放手一博

一對對:師者的人權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

那一肚子的墨色

又該向誰傾吐

演出回顧一

唷!讓我說一說

唷!讓我瞧一瞧

唷!這就是一人一故事劇場

而我正在故事裡

演出回顧二

你說,我演

送給你

你說,我演

送給大家

你說,我演

大家一起來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三 心得分享

連續三場「有故事讀書劇會」的壓軸-- 「一個佛教徒眼中的一人一故事劇場」, 今晚(2007.11.12)在台北的覺風學苑登場。 到場的夥伴中, 有的是佛教徒但並不認識一人一故事劇場, 也有的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工作者但卻對佛法感到陌生, 身為基督徒的我,則希望透過參與這場講座更了解佛教徒的眼光和思惟。

(感謝熅如師姊特地為我們準備的甜湯)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志強先用了一小部分的時間, 簡單地介紹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基本精神和要素, 並直接指出像這種即興的劇場,通常會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然後,志強再從「儀式」的角度連結宗教祭典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形式, 也從「原型」的類比比較東西方的人物結構觀點, 充分顯現了志強在為學上詮釋與整合的工夫。

而後,大夥兒熱烈地說公案、談止觀, 佛法中更高深的義理,在志強輕鬆流暢的分享下, 我們幾個門外漢開始隱約地對佛法中相關的思惟模式更增加一些了解。

要用多少時間才能將一人一故事劇場作一個稍微完整的介紹呢? 得花多少功夫才能讓沒有信仰的人粗略認識博大精深的佛法? 要在一次有限的時間裡,將兩個大大的議題, 與分屬三種不同信仰國度的成員, 作迅速且具一定深度的分享, 其難度不言可喻。

我個人深深地覺得, 志強這次規劃一系列的有故事讀書劇會已屬難能可貴, 甚至還跨領域地探索和連結, 其開拓延展的精神,稱得上是仁勇兼俱吧!

(文/粉圓;編輯/志強)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一個人的練習

伙伴們說團練很重要,因為人數不足就不能練習。沒錯,團練的確非常重要,不過雖然即興劇場需要依靠團隊來發展故事,但事實上一個人也可以做一些練習,如果有了事先的準備,團練時便能夠有更好的發揮。

以下簡介幾個簡單又有用的「一個人的練習」,提供給伙伴們參考。

肢體表達能力練習範例:

鏡子練習

找一面大鏡子,像是衣櫃上的落地鏡或是半身鏡,儘量可以照到全身。在鏡子前閉上眼睛,雙手「平舉」在兩側,張開眼睛,看看雙手是否真的平舉。如果否,修正之後,讓身體記得雙手平舉的感覺,閉上眼睛再做一次。接著,閉上眼睛在鏡子前改變肢體動作和表情,想像自己呈現的樣子,張開眼睛之後,對照鏡中的自己,看看是否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想像。

這個活動摘自鴻尚上史的《你也有100分的魅力》,能夠增加我們的「身體教養」。在舞台上,我們常常想要表達某個情緒或是動作,但在觀眾的眼中卻有著不同的感受,這就代表我們心中想像的和實際表達的有落差。

聲音表達能力練習範例:

singing dialogue

用歌聲唱出台詞、文句或是任何即興發展出來的詞。嚐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唱出來:大聲、強調、用全身來表達、拉長、各種曲調等等。想像自己對著觀眾或是舞台上的演員唱歌,雖然,事實上那可能只是一個桌子。可以在自己的家裡走動,對不同的物件唱歌。

這個活動摘自Viola Spolin的《Theater Games for the lone actor》,這本書裡有許多一個人的遊戲。

在舞台上,我們需要把聲音表達出來,有時候需要更多元的表達能力,甚至是在舞台上唱歌。另外,像是聽著音樂唱著自己編的歌詞,也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用外星人語也可以。

想像力與觀察力的練習範例:

街角的觀察

詹宏志先生曾在他的《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一書中提過一些有趣的方式,包括許多觀察力和想像力的練習,而其中某些對演員或是行銷人員而言十分有用。

在街頭或是捷運上,試著觀察身邊的人或是走過的人。他的外貌如何?身上的裝扮、說話的樣子、在公共空間的行為以及細微的動作等等,代表了什麼生活背景?他的工作是什麼?情緒如何?他心中正在想什麼事情?動機呢?他會在哪一站下車?他和朋友的感情如何?

如果有適合的機會,不妨直接去問問當事人,究竟自己的猜測對不對。如果遇到了特別的人,就要更細心地觀察他們的行動,例如盲胞、老人、受傷的人、抗議的人或者是百貨公司的服務小姐,如果有一天被選中演出這些角色,我能夠在舞台上詮釋出這些角色的特質嗎?

角色與場景詮釋練習:

角色練習

決定自己的年紀,然後坐在椅子上,不斷地提醒自己現在的年紀為何,用什麼方法表達,心中是什麼樣的思考方法,然後把這些全部透過肢體和聲音演出來。

練習時除了年紀以外,所有的角色特質都可以練習,如性別、身份地位等等。甚至於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角色,如盲人(帶眼罩)或是肢體障礙人士(把手腳綁起來),不過前題是需要在安全的環境之下。

設定場地

決定現在的處所為何,顯示出如何進出這個場地,在這個地方會出現什麼物品,角色如何使用這些物品。試著把這些互動過程演出來。

施與受的練習範例:

哇,一個人怎麼玩施與受呢?其實有很多種玩法哦!

例如,先寫一些卡片,卡片上可能是某種情緒,然後把卡片翻面洗一洗,接著,抽中什麼情緒就試著用什麼情緒來演出。簡單地如找一本故事書,透過不同的情緒來念,或是扮演不同的角色。當然,也可以寫任何自己想要練習的分項,如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職業等等,還可以為同一種情緒分成不同的等級,例如「50%的開心」。

尋找空間中存在的任何東西,把他拿在手上,然後開始演出。可以是獨腳戲,也可以把這個物件當成另外一個角色與之對話。可以給這些物件一些不同的想像,例如,這是全世界僅存的一隻原子筆,或是這是挖了三天三夜才得到的一杯水。

「跟隨」你遇到的任何一個人,只Copy他身上的某一個小動作,然後從這個動作去感覺,同時發展出新的動作和想法。繼續Copy,繼續發展。如果沒有其他人,打開電視也可以,再不然,把玩具熊丟起來,看看掉在地上時的動作亦可。別忘了,五禽戲就是看著動物發展出來的,當然,這個活動可能有助於增加透視「明牌」的能力。

找幾個「偶」或是可能當成偶的物件,開始演出偶戲。練習快速地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轉換,讓故事不斷地演下去。即興地發展,練習透過偶來表達情緒及感受,然後為故事找一個結尾,再開啟一個新的故事

上述幾個活動都可以彼此搭配練習。其實offer佈滿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打開我們的覺知,覺察並接受這些訊息。

事實上有許多團體活動都可以經過適當的轉化,讓我們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夠練習。團隊練習和個人練習有著不同的焦點、動力和內涵,彼此能夠相輔相成,所以不妨在閒暇時自得其樂一番,說不定會有不同的發現哦!(By Jester)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二 心得分享

「有故事讀書劇會」系列的第二場聚會在週五的夜晚來到。儘管屋外「天階夜色涼如水」,場內大夥兒翹首企盼的熱切早已凝聚出一屋暖意。

今天的主題是『東西方思維架構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由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團長志強帶領。「西方人見樹,東方人見林」早為一般人所熟知,由我們東方人來搬演西方人創造的一人一故事劇場,無論是操作的過程或是演出的呈現,勢必都有其幽微相異的地方,現場可以感受到夥伴們莫不摩拳擦掌,希望在今天就能把這根本結構的差異弄個清楚。

志強首先為大家導讀《思維的版圖》(繁體中譯本《思維的疆域》)這本書,作者理察德.尼斯貝特是耶魯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也是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社會心理學家。書中作者藉著許多具體周延的實驗找出東西方文化的迥然差異,並發現在兩種不同文化下,人的思維方式和看重的價值不一樣,表達的方式和抉擇時的取捨也非常不同。

雖然我們為課程準備的投影設備出了一些狀況,無法現場欣賞到志強預先為課程準備的精采投影片,幸好志強帶領的功力超強,所以儘管大夥兒沒能預先閱讀這本書的內容,卻也透過志強設計的精采活動和清楚的講解,都能夠立刻領會到存有於東西文化之間極端的差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 西方重視個體,東方重視整體;
  • 西方的世界結構是分類的、範疇的,東方的世界結構概念是關係的、關聯的;
  • 西方是辯論的,東方是協商的;
  • 西方是對錯分明的,東方是較多灰色地帶的;
  • 西方鼓勵出類拔萃、東方鼓勵群體和諧;
  • ……。

志強接著又透過一個「領導力」的小遊戲,讓我們每個人看到自己在做決定時,個人內在的文化結構如何運作。活動進展至此,每一個人莫不對志強的引領功夫大為佩服,也對本書作者的見地打從內心認同。

活動最後,大夥兒分組就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架構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下表所列幾個議題的討論:

流動塑像的呈現故事的核心要素 不同角色的定位 管理風格的差異
東方 模糊, 充滿灰色地帶, 重視背景、環境的, 隱藏、含蓄的, 重視整體性(網絡關係的)。 (文化差異會造成/影響詮釋差異)

以個人與旁人或環境的互動為核心

關係取向, 關係的描述有助於呈現角色(Ex.請問這個角色如何稱呼你?他如何對待其他人), 界線不清楚, 角色比較僵化, 強調透過關係來認識角色的定位 重紀律、資歷, 遇到問題時會處理人的關係, 容易因人而設事, 態度上較為拘謹。
西方 明確, 鮮明的, 重視個體的, 清楚、外顯的, 純感受的。 以個體內在的狀況為核心 個人取向, 習慣於特質的描述(Ex.請用兩個形容詞形容某個角色), 比較呈現多樣化, 強調個人特性的展現 重能力、績效, 遇到問題時會處理事的議題, 會因事而設人, 態度上較有彈性。

至此,看到自己在努力從事一人一故事劇場各種形式的學習與操作時,其實無論是詮釋的角度、表達的方式或角色定位的傾向,都受到背後隱藏著的堅固文化結構所牽引。因此夥伴們在做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呈現時,對內在思維運作機制需要具備清楚的覺察,才有能力跳脫直覺反應的模式,選擇精準有力量的呈現方法。

一系列讀書劇會的活動,讓我感受到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濃厚的文化氣息。一人一故事劇場特有的人文關懷特質,早已讓每一個一人一故事團體都有『家』的感覺,能生活在具有濃濃的文化氣息的家裡,頓時覺得自己真是天之驕子哪!

By 粉圓/編輯:志強

*編按:簡體中譯本《思維的版圖》為中信出版社出版,李秀霞譯,繁體中譯本《思維的疆域》為聯經出版社出版,劉世南譯。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1107團練側記

昨天團練時,由小魚老師來帶領我們劇團探討人權議題。

我相信一般形式的議題討論對團裡的伙伴而言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以使用的工具或方法也很多,像是開放空間會議、深度匯談、團體焦點討論法、問解解決劇場等等。然而使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探討議題,則須準備較多,。對於經驗不足的團體來說,一下子就用一人一故事劇場進行議題的探討,也許負擔會比較大一點,所以能夠學習如何利用一人一故事劇場來討議題,對我們劇團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

一開始小魚老師帶領我們使用樂器做熱身,可能是因為使用的主要是鼓、鈴、鈸、響棒等樂器,因此有點廟會的感覺。之後,我們做了一個傳遞想像球的活動,用以探討施與受的關係和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如何更有效地接收說故事人的故事。

然後,開始針對議題做打岔的練習。這種打岔在我們劇團裡玩過許多次,每一次玩的重點和規則都不太一樣。

之後,我們透過輪流做流動塑像來進行「檢視」,透過這個活動不但可以知道大家現在的狀況,也可以瞭解伙伴們在演出呈現上的問題。

小魚老師發現我們在肢體上傾向同一個高度,於是要求我們試著改變高度和前後的位置,接著再利用雕像來呈現特定的議題。透過雕像引發出我們對議題的想法之後,便開始做議題的呈現。

在進行「故事」的呈現時,小魚老師介紹我們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故事的第一幕使用雕像做一個「封面」。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工程,首先,演員的肢體、表情和位置,掌握了戲劇的張力;第二,透過樂師的配合呈現出「片首」的感覺;第三,退場換景時必須很自然,不然會讓好不容易凝聚的觀眾注意力,頓時化為烏有。

在過去我們採用的形式是演員先在舞台上做場景佈置,然後定格在舞台上,待樂師觀察大家已經就定位,就是停止音樂,而演員就從定格的位置自然地開始呈現故事的第一幕(如同《即興真實人生》書上的介紹)。如果先做一個封面,然後再分散開來做舞台場景,那麼封面就會失效,不但降低了戲劇效果,還會讓人覺得非常突兀--這也是過去我看過幾次使用這種方式表演的故事時強烈的感覺。

如果在故事中做封面是件困難且容易減分多於加分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會成為最近的一種流行呢?我個人猜測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故事(角色扮演)此一形式在開始演出時,大部份的演員需要一些彼此溝通的機會,無論是有聲或者是無聲,如果在舞台上直接圍成一個圈圈,還不如直接做一個封面。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就定位的過程,對觀眾而言也能透過一個雕像來理解接著的演出會是什麼樣的故事。但是如果把封面放在第一幕,而把場景設定放在之後,這時就得要再倚靠樂師來處理,除了樂師要夠「強」之外,還得考慮到觀眾的注意力從舞台拉到樂師席,然後再拉回舞台這個過程。

由此看來,為故事加上「封面」究竟是美學上的加分還是減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由於我們團是以服務說故事人為第一要務,因此如果無法呈現說故事人的感覺,暫時應該不會放在劇團正式演出的形式之中。

其實關於演出前溝通這件事,同樣也會發生在即興劇中。之前學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演員在舞台上自由地走動,彼此用眼神交會,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停下來做定格動作,一直到全體都定格之後,才正式開始演出。我想透過類似走動的過程,能夠減緩雕像的突兀,同時也能夠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而且在雕像離開時,如果採用一個人一個人離開的方法,離開的人就可以協助做場景佈置,同時也有流動的感覺,也許是一種比較適合的方式。

團練在一人分享一句話的活動中進入尾聲。非常感謝小魚老師特別到新竹來陪我們,昨天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理想,可能是之前有點累過頭了,加上感冒所造成。在分享了從花蓮帶回來的好吃麻糬之後,互道珍重再見。

非常感謝小魚老師不遠百公里而來,也非常感謝口袋書坊答應將場地借給我們使用。最後,希望人權日的演出能夠成功圓滿!(By Jester)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相遇在青山綠水間的驚奇--到主愛之家和花天久地一起Playback

十月三十一日,因為正好人在花蓮上課,因此特別和花天久地的燕宏約好,一同到主愛之家參加花蓮團的團練,並為伙伴們鼓掌。

花天久地劇團是花蓮第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團隊,伙伴們充滿了熱忱與愛心,並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從事服務以及推廣的工作。透過在主愛之家的演出和服務,一方面將一人一故事劇場介紹給主愛之家的朋友認識,另一方面也透過這個機會,讓劇團的伙伴們上台練習活動的帶領。

剛到花蓮時,燕宏的電話一直沒有回應,那天剛下課不久,便接到燕宏的電話留言。經過檢查才發現,原來手機裡燕宏的電話輸入錯誤,無怪乎一直連絡不上。燕宏載我上車之後,又沿途接了三位伙伴,包括特別從瑞穗趕過來的芳菱。到達主愛之家時,已經將近七點。

等另一車的伙伴到達之後,活動就正式開始。這天晚上主要是介紹一對對的形式,並由芳菱和美美共同帶領。因為我忽然跑來插花,理應盡一點微薄之力,加之燕宏的盛情難卻,所以就應邀帶領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熱身小活動。

首先,邀請大家圈成一個圈,然後面向內。由我開始鼓掌,然後逆時針方向輪流,我右手邊這一位會決定鼓掌的時間間隔,然後大家依次鼓掌,並儘量保持掌聲的間隙一致。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活動,但是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訊息。有些伙伴鼓掌很慢,有些則很快;有些很自然,有些動作卻很小。一旦有人做錯,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帶領人就能夠藉此對每一位伙伴的狀況有更多的瞭解。誰比較積極,誰比較狀況外,誰的參與度低,誰的耐性比較不夠,只要細心觀察,就算只是第一次見面,帶領人也能夠對參與的伙伴有基本的認識。

等到大家對基本節奏有了較好的掌握之後,就可以加上其他的變化,例如腳打四拍,手打一拍傳遞,或是輪流Copy每一個人的八拍節奏。

因為看到了會議室中有鍵盤和爵士鼓,所以猜想主愛之家的伙伴們有組Band或是學習基本的樂器,因此我就直接進入較進階的挑戰,果然一做便成功!這個挑戰在我們團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成功過,真是讓人感到慚愧。

在我帶領的活動結束之後,就把主持棒交給花天久地的伙伴們。活動熱熱鬧鬧地進行著,最後在一人一句分享之後,結束了這一天晚上的活動。

當我們一行人離開主愛之家時,麗雲在車上討論到有關流動塑像的演出形式,於是便和大家交換了一下心得。依照我個人粗淺地觀察,其實主愛之家的伙伴主要是喜歡玩,熱熱鬧鬧十分開心,在這個團體還沒有進展到更高一層的信任之前,不太容易出現很深層的故事,而參與的朋友們也不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員,所以不會這麼快地進入同理或是表達的情境,因此活動暫時以保持大家參與的興趣為主,是十分合適的設計。等到大家漸漸地放開了肢體和心情,就能夠更一步發展,藉時再利用活動強調流動塑像的形式規則即可。

我個人非常敬佩花蓮伙伴的熱情,他們非常願意嘗試,也很願意挑戰。相信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每個人都會有爆發性的成長。不過我也很擔心他們會因為不斷地服務別人而忘了自己,如果感到累了,休息一下讓自己沉澱,這將會成為未來更上層樓的基礎。

由於燕宏說志強來到花蓮一定要到自強夜市,所以在送伙伴們回家之後,我們就到自強夜市一遊。後來因為下雨,就一起到我下榻的房間聊了許久。聽到燕宏對花蓮團的付出與關心,忽然有一陣暖流流過心底,也喚起了近四年來新竹團隊走過的記憶。現在花蓮團還在耕耘,等待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或許感覺步調有點不如預期,但是一旦花開結果,便能長長久久。

送燕宏離開房門,心中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燕宏目前的角色就如同過去的我一樣,只不過如燕宏所說,我們團裡的伙伴,有許多都是「沙場老將」,一站上台都能獨當一面,而花蓮團的某些伙伴不常上台,因此還需要時間磨練。另外,花蓮地處偏遠,上課的資源少,因此過去常常是燕宏一個人北上取經,再回到花蓮來傳授。一個人是很孤單的,我還有阿坤可以依靠,但燕宏只能靠自己!

燕宏真是了不起的人啊!看到了花蓮團的努力,我們也應該要加把勁了!(By Jester)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有故事讀書劇會之一心得分享

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以其充滿愛、分享、平等和尊重的精神,感動每一位聽到它、看到它的人,因此創始以來它能在全世界蓬勃發展開來。新竹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夥伴們,在團體中也因著這樣的精神,彼此有著緊密的連結和深刻的情誼。在《即興真實人生》中文版出爐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大夥兒有福分在一系列的「有故事讀書劇會」中,得到參與該書翻譯的阿坤和阿強的愛和分享,真是讓人快樂的事情啊!

「有故事讀書劇會」一系列的活動,首先上場的主題是『一人一故事與療癒』,由具備心理諮商師資格的阿坤帶領。往昔阿坤在帶領我們團練時,由於大多直接切入活動,所以我們感受較多的是阿坤的用心和耐心,這一次藉著讀書會的方式,我們得以有機會領會阿坤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內歛的人文關懷特質。深入淺出的書文講解,結構分明的經驗分享,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倏忽消逝,大夥兒大豐收之餘,頻頻大喊過癮。

過程中得到許多啟發,特別紀錄備忘於下:

1.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療癒:阿坤開宗明義便說明《即興真實人生》原文第八章的章節名稱「療癒」二字,原文用的是 heal 這個字,而不是therapy。 Heal 比較不是醫學的觀點,常用於宗教、心靈的修復、健康,不會負向地看一個人為病態,而是比較正向發展的觀點。

2.療癒效果的要素:人類說故事的驅力,一人一故事劇場仁慈、尊重、安全和滋養的氛圍,意義的追尋,美學專注力。

3.外化 (將痛苦的記憶外化,可以獲得主控權)。

4.避免界限破壞的保護因子 (主持人的技巧、形式的距離化效應帶來內在控制感、說故事的人知道該說什麼才是適當的)。

5.精神科醫院中慢性病人的團體的帶領活動,增加個案與外界的連結或與自己以往的聯繫(簡單的活動,但增加這些慢性病老人的「人味」)。這部份的分享激發並提醒我日後作高齡者服務時,可以特別留意的價值核心。

6.社會計量和團體動力。

7.文化傳統(c.c.)在自發、創造時扮演的角色。

8.開放(治療師處理Janice 關於小鳥案例--治療師就是藝術家)。

阿坤的專業學養和經驗、人文關懷的特質和個人的魅力,再一次開拓了夥伴的視野,在週六的早上,我們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讀書劇會。謝謝阿坤!

作者:粉圓/編輯:阿強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有故事讀書劇會 2007-11-Readers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有故事讀書劇會 
 

場次 主題 時間/地點 名額限制
一人一故事劇場與療癒

主持人:侯斐媛/導讀人:林世坤
11/03 10:00~11:30
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視廳室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
151號(圖書館二樓)
15
我要報名
  一人一故事劇場能為人們帶來具有療癒性的體驗,那麼又如何運用在療癒相關的議題上呢?此次特別邀請阿坤為我們導讀《即興真實人生》第八章的內容,並分享他在美國聖伊莉莎白醫院實習時,使用其他戲劇形式的經驗。

本場次活動為「封閉式讀書會」,限有實際一人一故事劇場正式演出經驗者報名參加。

東西方思維架構和一人一故事劇場

主持人:侯斐媛/導讀人:李志強
11/09 19:00~20:30
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視廳室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
151號(圖書館二樓)
15
我要報名
  西方人見樹木,東方人見森林。在重視個體的西方文化和重視關係的東方文化中,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呈現或發展是否會有所不同呢?本次活動將由阿強為大家簡介《思維的版圖》所提出的東西方思維模式,並進一步探討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可能產生的差異。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
一個佛教徒眼中的一人一故事劇場

分享人:李志強
11/12 19:00~21:00
覺風學苑/台北市松江路9015號一樓
15
我要報名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即興表演的戲劇形式,將說故事人的真實故事,透過演員與樂師即興演出,並將演出當成禮物送給說故事人。因此如何發現故事,邀請人們分享故事,並讓故事重現,一直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挑戰。這也不禁讓人想起觀世音菩薩頓時身生千手千眼的故事……。

免費活動!須事先報名!參與者並會收到一份精美的小禮物!

侯斐媛

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資深志工輔導員,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為資深讀書會帶領人,目前亦為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成員。

林世坤

諮商心理師,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創團員。目前服務於新竹天主教社會服務中心,中華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合譯有《即興真實人生》。

李志強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團長,文字工作者,PMP專案管理師,長年服務於非營利組織,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合譯有《即興真實人生》。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時光倒轉-百寶箱風采集

時光倒轉-百寶箱風采集

- 隨思筆記 -

一、

  這是個學習之旅--從打包行囊開始,學習如何在天然的氣候變換,與人體的承受力間,取得平衡以維護健康、學習如何在課程開始前,蒐集明確的交通資訊,使行程得以有效掌控,順利抵達、學習如何在矇懂中,將老師數十年戲劇功力所傳授之精要,領略一二、學習如何在演出中,精確地表現出角色的樣貌,傳達其所思所感的種種、學習如何在與夥伴的交流互動間,分享彼此的經驗、學習如何………【回溯戲劇】--西元二00七年十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存留在旅者身心靈中的【百寶箱】。

二、

  惱人的秋,忽冷忽熱的溫度,讓手中、背上的行囊,增添了更多沉重的負載。而這,只是個有形的開始--搭乘公車-再轉火車-再轉公車,行程於焉展開。三個多小時後,終於在課前的最後一分鐘抵達「差事」。>_<

  然而,夥伴細心體貼的「手機導航」,讓我能一路順風、夥伴親友的熱情接待,讓我三天兩夜之旅有了落腳之處、一同旅行的夥伴們所給予的指教與讚美,讓我受益多多、觀眾們的熱烈觀賞與回饋,讓疲憊的排練有了最好的代價。當旅程結束時,心中行囊無形的沉重負載,則是滿滿的溫暖與感謝……。^_^

三、

  針對議題,各分組依其討論結果所模擬演出的劇情,藉著分解、串聯的排列組合,架構出故事的雛形﹔劇本,就在故事場次一次又一次的排練-修正-再排練中,逐漸定稿。而我,連續兩夜的睡眠不足,在渾沌中,依靠著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強打起精神投入每次的排戲--走位、順詞、肢體、表情、聲音、情緒、和對手的互動……,如何恰如其分的在舞台上呈現,這真是個體力、耐力、意志力與臨場反應力的磨練,也是場【親臨戲劇】的深刻體驗。啊,真好!在這片遼闊的天地裡,懷抱著微微的風、暖暖的陽和滋潤的泉--有些潛藏在內的「戲胞」,開始慢慢地生根、發芽,我已呼吸到「新生命」的氣息……。

四、

  白鬚華髮的老頑童,頂著大師的絕技,在「萬紅點綠」的引領中,一步步地施展開來--理論解說、實務工作的經驗分享、選定議題、分組討論、整合各組的討論與演出、任務分工、觀察指導……,就這樣,老頑童帶領著我們完成了讓觀眾讚嘆的精采演出,以及持續留存在參與者心中,對議題無限延伸的探討和再思索--對個體、對家人、對社群、對文化意識……。

五、

  回程的火車上,在沒座位也不想搶座位的心情下,很巧合地,我站在一家母子女三人的座位前,一路從台北看著他們的互動直到下車。這一個半鐘頭裡,我持續觀察著所探討的性別議題--從姐弟親暱地玩著猜拳遊戲,到媽對姊的角色過度期待與不公平、媽對弟的寵溺、姊因受委屈而憤憤不平與撇頭嘟嚷、弟因所需未獲立即滿足而大聲哭鬧、媽為平息弟的哭鬧而給予他所要的東西、姊為討好媽而配合哄弟、另一家母姐弟加入了互動遊戲……。

  一幕幕的家庭人生戲劇,正活生生地演出著。老頑童說戲是要帶回社區、帶回鄉里,讓這樣的議題,藉由戲劇的演出與探討,延伸到各個角落與人的心中,使得愛的意念與善的思想,導引人們做出對的行為,得到好的結果--是呀,正如他這幾十年來所做的,那一顆顆的種子,仍在傳播著………。

玉華寫於2007.10.24 TIE工作坊後記

Playback Theatre的樂師

這是一份一人一故事劇場樂師工作坊(2007.10.10)的輔助文件,作者是JesterJester是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一員。

要成為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樂師,有幾個基本的要求。第一,傾聽的能力;第二,表達的能力;第三,團隊合作的能力;第四,執行儀式任務的能力。

另外,每一個劇團、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樂師,崇尚精簡地呈現說故事人故事的核心。適用於本團的概念不一定適用於其他的團體或是個人。

本文僅是作者一己的經驗之談,並不代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樂師的標準。若無醫生指示請勿任意服用,如產生任何不良之作用與副作用,作者與劇團恕不負任何責任。

主要參考書籍:《即興真實人生》、《聆聽心靈樂音》

儀式與樂師

當演出開始時,大部份的時間裡主持人會把主導權交給舞台上的演員們,此時樂師便接替著主持人,繼續儀式性的輔助角色。

許多故事的呈現是從音樂開始。音樂的出現代表此時的舞台將進入一個不同的時空場景,所以音樂也可以說是舞台上即興表演的第一個Offer。許多演出也以音樂作結,因此音樂也可以說是舞台上即興表演的最後一個音符。

樂師的音樂協助故事的推展、協助觀眾了解並清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讓說故事人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故事。當然,也在主持人保持沈默的同時,協助主持人完成任務。

想像原始部落的宗教儀式中,音樂和唱詠在儀式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教會的傳統陷入了過度儀式化的窠臼時,馬丁路德所採用改革手段之一也是音樂。人人皆是祭司是新教的主張,在天主教會中一般信徒只能默默聆聽,也因此新教需要找到人人都能參加歌唱的簡潔形式,這就是「聖詠」的由來(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了語文的因素)。

演出與樂師

除了儀式性的參與之外,在演出的過程中,樂師和演員同時「出現」在舞台上。因此,樂師和演員一樣,不斷地透過施與受的過程,在舞台上即興演出說故事人的故事。唯一不同之處是樂師並沒有實際上出現在舞台中央,而是透過「聲音」和演員共同演出。

正因為和演員一樣,因此演出中的音樂可以是一個角色、一個環境、一個物件、一個情緒或是一段故事。樂師為了能夠在舞台上呈現這些不同的樣貌,需要做一些準備。

由於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的樂師,並非為樂曲服務,而是為故事服務,所以高超的演奏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求。那麼,一個演出中的樂師,需要做好那些準備呢?

簡單地說,樂師的演出需要以下四種能力:對故事和演出的敏覺力、和演員共同演出的能力、產生適當音樂和音效的能力,以及放手去做的勇氣。

因為音樂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和影響力,一個「錯誤」的聲音就足以破壞整場演出,因此有時樂師的演出和演員相較,需要更大的勇氣。這部份有時反應出樂師的直覺,但更多時候可能僅是跟隨演員在舞台上的演出。當舞台上某位演員的肢體伸展到極限時,一個適時的音效提供了一個轉折的可能。當故事在舞台上遲滯不前時,一段過場音樂能夠讓故事加速前進。

簡單地說,樂師要有把「所見」轉變成為「所聞」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重點不在複雜的音樂和技巧,適時適所適量即可。有時突如其來的沈默,其力量遠超過三分鐘不停的吶喊。

當然,樂師需要可以上手的樂器來輔助。一般而言,最容易掌握同時也是幾乎每個樂師都擁有的旋律樂器,就是自己的聲音,而節奏樂器則是掌聲。另外,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可用的素材,無論是紙袋或是塑膠杯,只要能夠發出聲音,都能夠成為樂師可用的素材。

雖然說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樂師不一定要擁有很好的音樂演奏技巧,但是好的演奏技巧的確能讓演出變得不同凡響,因此掌握一項主要的樂器能夠協助樂師處理各種可能的故事和情境。至於敏覺力以及和演員共同演出的能力,不但需要同理心的培養,更需要舞台上的專注和與團體配合的默契,這部份留待「配樂與樂師」再談。

配樂與樂師

樂師可以使用配樂的觀點使得工作變得更容易。而配樂的工作大致上可以分成下列幾項:區分聲音的重要性、掌握時間點、呈現故事的核心。

首先,在舞台上要區分不同聲音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一幕戲的聲音分成「對白」、「旁白」、「環境音」(現場音)、「雜訊」、「背景音樂」和「音效」等等。在Playback的演出中,大部份的時候,「對白」和「旁白」都發生在舞台上,只有極少的機會,演員會嘗試用和樂師對話的方式,來製造效果。因此,樂師能夠提供的音樂,重心主要是在是現場音、背景音樂和音效這幾個項目。

為了讓觀眾能夠感覺到這些舞台上的聲音,因此聲音有不同層次的重要性。一般的狀況下,對白和旁白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需最清楚洪亮,接著可能是重要時刻的音效,然後是背景音樂和環境音。最後,雜訊必須儘量去除。有時需要環境音來塑造或影響氛圍,此時環境音的重要性便會放大(如森林中恐怖的感覺)。

一旦排列好各種聲音的重要性,樂師就容易掌握分寸。當演員在對話時,配樂的音量要降低,甚至無聲。而在舞台上出現不必要的沈默時,樂師則可適時地放大環境音,協助故事演出的進行。

在認識「音量」的控制之後,接下來要關心的課題就是「什麼時候」要製造聲音。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正如同「棒球場上,當新上場的投手連續投出三個壞球,教練要不要喊暫停」或是「籃球場上,當被對手連續投中五個三分球時,教練要不要喊暫停」一樣,並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有一個簡單的觀念可以提供參考:「音效要出現在能夠加值的地方」。諸如故事情節的轉折處、結尾的定鏡、隨著演員肢體延展都是很好的時間點。

和影片的後置配樂不同,PT的配樂即時且具有互動性,亦即配樂的本身亦會參與演出而直接影響結果,同時在即興演出中並沒有修正的機會,所以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

相反地,由於演出或觀賞的過程是線性(時間)而且無法重覆,一點小小的失誤如果無傷大雅,便不會被一再檢視,所以某個程度上也可以「忽略」小小的失敗。

最好的音樂不見得是最好的配樂。有時配樂太過「搶鏡頭」,反而會把觀眾的注意力由舞台上拉到樂師席,減弱了演員演出的力量。正所謂: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得少不如說得巧。

成功的配樂,在完成任務(襯托劇情需求)以後,會默默地回到無聲的狀態,正如同每一位演員在送出演出這份禮物之後,放鬆自己,回到空的狀態,以便進入下一場演出。

Playback的演出中,如何掌握核心的要素,則是第三項要留意的地方。這部份對於主持人、演員和樂師,都是重要的功課。

任何的配樂都有其服務的對象,在一般的影片中,服務的對象是影片、意圖和故事;在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中,服務的對象則是故事和演出,前者和說故事人有關,後者和演員及觀眾有關。

由於樂師的存在也是演出呈現整體的一部份,因此樂師和演員一樣,也強調精簡的演出、用詞和音樂。不過說精簡很簡單,但是要怎麼辦呢?有個簡單的作法,那就是保持專注。

專注是樂師配樂時最重要的事情。在聆聽故事時,樂師同理說故事的人,掌握故事的核心和精華。在主持人下指令時,樂師同理主持人,掌握演出的形式和可能的節奏以及流程。在演出的過程中,樂師以觀眾的角色同理舞台上的演員,一方面參與演出,一方面以觀察者的角色協助修正整個流程。

因此,樂師最重要的特質是用心傾聽,而不是拚命演奏。如何用最精簡的方式,把故事的核心要素呈現,並協助主持人、演員演出,是每個樂師的挑戰。一旦我們能感受到演出中的各種情形,就能進一步評估「夠不夠」。如果不夠,接下來才是思考如何用手上的樂器創造出最好的效益?

最後附帶一提,影片在加上聲軌(音樂和旁白)之後,必需要站在觀眾的立場修過,即興表演雖然沒有這個機會,但是試著把自己放在觀眾的立場去配樂,也是個有用的方法。演出的過程中,樂師的位置其實比較接近「觀眾」,而非「演員」,也因此能夠縱觀全場,提供必要的支援。

既然是個「觀眾」,那麼在觀眾期待有聲音的地方適時的發聲,不是很有趣嗎?

形式與樂師

在不同形式中,樂師有著不同的任務,有時必須唱獨角戲,有時則得負責切割不同的幕和場景。簡單的對照表如下所示:

形式儀式演出配樂樂師的工作
修正/轉化參與演出
流動塑像開場、結尾、參與演出
轉型塑像過場分幕(含頭尾)
一對對過場分幕(含頭尾)
定格過場分幕,下標題後短暫配樂
三句話參與演出,每一句話單獨使用一種的樂器
一頁頁參與演出(可協助結尾)
四元素讓座給表演音樂的演員
敘事者V參與演出(可協助結尾)
自由發揮開場(序曲),結尾,參與演出
大合唱參與演出(可協助結尾)
拼貼參與演出(可協助結尾)

在一對對、一頁頁、定格等形式中,樂師扮演著切割場景和幕的功能。在大合唱或是流動塑像中,樂師和演員一起演出,或是呈現出獨特的氛圍。

在自由發揮(或稱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中,當演員們正在佈置場景時,樂師的音樂是此時唯一的演出者。此時樂師要用音樂來塑造氣氛,一首合適的歌曲或是一段充滿情緒的音樂,能讓演員在開場時更有力量。運用歌曲時,和所有即興的表演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改歌詞、拼貼歌曲、即興創作都可以。當然,要照顧到故事和藝術性質,不能讓演員無法順利演出,或造成觀眾的反感。

就像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風格一樣,其實樂師也是如此。由於樂師並不是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主角(基本上不會有人選樂師來扮Teller actor),但是卻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故事由平面變成立體,也可以協助演員伙伴們更容易的演出,協助觀眾更容易接收訊息。也因此無論何種形式,樂師都得仔細聆聽故事,分析故事的內涵,更要全神貫注的觀察伙伴們的演出,適時的給予支援。

一個好的樂師在演出時,他的眼光不會離開舞台太久,不會低頭自顧自地玩,因為他一直和舞台上的演員站在一起--樂師,也是一個重要的演員啊。

(By Jester 2007.10.10)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參加劇場普羅計畫(TIE工作坊)

左起:志強(演出時飾阿雄),Prof. John Somers,玉華(演出時飾婆婆),碧芬(負責百寶箱的製作)

戲劇教育界大師級人物John Somers來台開設工作坊,團裡有四位伙伴報名參加(三位報名台北場,一位報名高雄場),參與的伙伴都有滿滿的收獲。以下是伙伴們的分享:

阿雄,如坐針氈--TIE工作坊後記 (By Jester)

時光倒轉-百寶箱風采集 (By 玉華)
演出時的節目單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DM

一人一故事劇場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基礎表演工作坊

~~~~ 講  師 ~~~~

高伃貞:英國Exeter大學創造藝術教育研究所畢業(2000年)、美國一人一故事劇場學校畢業(2006年)。現任北投女巫劇場指導老師、台北縣家庭服務中心一人一故事劇場指導老師、天母婦慈協會戲劇指導老師、九年一貫戲劇教育講師。

主辦單位:悅萃坊、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邀約對象:年滿十八歲,對一人一故事劇場有興趣的朋友(人數以16人為限,未滿12人不開班)

上課時間:11月17日(六)~ 11月18日(日)

9:30-12:30、14:00-17:00、18:30-20:00(11月18日晚間實驗演出)

上課地點:台溪里集會所二樓教室(新竹市警光路29號)

課程費用:學費 2500元(三餐自理)

報名方式:

一、十月一日開始接受報名,額滿為止。

二、及早報名者將有機會獲贈《即興真實人生》乙書。

三、詳請請上劇團網誌http://breezygest.blogspot.com/

一人一故事劇場簡介

~~~~ 緣  起 ~~~~

Jonathan FoxPlayback Theatre──「一人一故事劇場」形式的創辦人。自1974起,他與一群同好結合了心理劇與原住民族集體聚會的儀式與精神,創造出這種獨特的劇場形式,希望能藉以提供現代社會一種分享平等尊重的藝術場域,並成為社會淨化與改革的力量。

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精神著重對話、傾聽、同理與接納,表演練習著重肢體與聲音的直覺開發與創造。這樣的表演形式已有超過三十年的歷史,其本質適用於在場任何人的需要與所關心的事,幾乎可以在任何環境裡進行。目前已有五十多個國家有一人一故事劇團,同時正不斷地擴展中。現今在台灣有許多老師、劇場朋友和社區志工學習這樣的劇場形式,並且應用在學校和社區的服務中。

~~~~ 釋  意 ~~~~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即興演出現場觀眾所述說的親身經驗的互動式戲劇表演。以劇場的形式,演員依照對故事內容及感受的同理與共鳴,如實地將一段段真實的生活點滴或生命經驗呈現在舞台上,並將此正面的回饋,當成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說故事的人。

~~~~ 戲劇饗宴 ~~~~

好戲即將上場囉!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定於11/17-18(六、日)這兩天,特別邀請悅萃坊高伃貞老師到新竹開設「一人一故事劇場基礎工作坊」。敬邀所有對Playback Theatre垂涎、想要進一步接觸或對表演著迷,同時心癢得躍躍欲試的朋友們,一起出席這場保證精采且回味無窮的戲劇體驗營。

本活動已順利圓滿完成,謝謝大家的支持。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我經歷的樂師工作坊

每當回顧自己竟然在一天之內(Jester帶領的四元素工作坊)學會寫詩,並且能夠熱烈擁抱原來畏之如虎的「四元素」時,總會一再尋思Jester是怎麼辦到的?因此便打定主意在這次十月十日的樂師工作坊中,除了體驗學習之外,還要好好地觀察觀察。

工作坊是從一個平淡無奇的肢體放鬆活動開始,然後緊接其後的是「拍背放鬆」活動,當Jester巧妙地引導被拍者一邊發出聲音一邊覺察身體,於是將身體的振動和發聲做了奇特的連結。

接著,Jester帶著我們進行幾項放鬆嘴部和喉嚨的活動,為了接下來的活動做了蠻不錯的鋪陳。

簡 單的發聲練習之後,接著是聆聽的練習。比較特別之處是緊接著前面的活動,再進行一項傳統的聆聽與信任遊戲,我們有著比以往更多的感受和發現。當活動進行到 我稱之為「丟聲音球」(一種把聲音視覺化的練習,練習時大家朝同一面站立,一個人站在大家後面喊其中一位)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大夥兒都玩得樂不可支。

在充分體驗聲音遊戲之後,一首「Don't worry, be happy」帶領大家看到如何將身體當成一種樂器(這首歌是Bobby McFerrin所唱,為無伴奏音樂,所有的聲部都是Bobby McFerrin自己唱的,經過錄音合為一首歌)。

在休息過後,接下來的拍手遊戲雖然簡單,卻又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大家從來沒有這樣拍手過,不但覺得十分有趣,也挑戰我們擊掌節奏的速度和穩定性。大夥兒玩得既專注又努力,而其後的手腳混合節奏練習難度也更上層樓。儘管感官全開卻屢攻不克,引來嘆息聲連連。

當活動進行到「合唱團」和「Bass合唱團」時,每個人已經毫無困難可以自在地發出各種聲音,各種大自然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紛紛出籠,大部分的樂音和一點點的噪音,大家歌之舞之、足之蹈之,真是不亦樂乎。

我們清楚地體會音樂的共鳴和感動,在當下如此的貼近。內心忽然萌發感謝大夥兒相互為伴的因緣,這種美好的感受豈是平時形單影隻所能體會?

在 中午休息過後,我們進行了簡單的拉筋活動。也許是顧及時間壓力,我們驚鴻一瞥地進行了一個我個人稱之為「眼鏡蛇」的活動。兩人一組,一個人唱歌,另一個人 隨著歌聲起舞,唱歌的人就好像是印度的弄蛇人,那舞蹈的人自然就是隨著蛇笛起舞的眼鏡蛇。過程中我驚奇發現,無論是弄蛇人或眼鏡蛇,都可以感覺到共同創 作、連結一體的美妙。

接著Jester讓每一個人選擇一種樂器,用簡單的獨奏表達一種情緒,而後則進行合奏,將每一個單獨的音符串成多彩的綵帶。走馬至此,夥伴們大致已能體會用樂器表達情緒並和別人聯結互動的要素,也開始有了一些默契。

緊接著短暫的時間裡,Jester示範了即興作曲和歌唱的部份,隨手找一句話或是一首詩,抓住了其中的感情,就可以利用簡單的吉他和絃,唱出動人的歌曲。大家或沉靜欣賞,或鼓譟叫好,心中充滿欽羨仰慕,但也都知道沒有長時間的磨練是無法竟其功的。

從放鬆、發聲、節奏、互動(施與受)到集體創作,我們一步一步地將配樂的基本要素架構起來,最後再由聲音代換成樂器。至此,我們已有了充份的接觸和準備,難怪後來在演練的階段時,每個人對樂師的工作都躍躍欲試,不再畏懼不前。

最後針對Playback theatre的樂師在演出中起承轉合的任務,Jester讓大家試著用各種不同的形式練習配樂,因此我們也有機會再度複習流動塑像、定格、三句話、自由發揮和大合唱等不同的形式。

活動臨近尾聲,一聲聲「Jester辛苦了,感謝你!」,是夥伴們此時共同的心聲。

十月十日的樂師工作坊中,看到大夥兒又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神奇地「滑」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音樂表演領域,在驚歎自己的成長之餘,也忍不住要問:「莫非Jester是來自霍格華茲的巫師?」(By 粉圓 2007.10.14)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相遇在金黃色的原野--記黃金小鎮行

也許,今天是適合「巧遇」的日子。

一早起來,就準備到口袋兒童書坊走一遭,因為今天在那兒有一場特別的活動--跳蚤市場。

其實到口袋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在跳蚤市場中尋寶,而是因為小魚老師今天也會到口袋,所以我們約好一起用餐,順便討論一些事情。

剛到口袋的時候,黑貓老師告訴我小魚老師正在參加巫婆老師的說故事活動,所以我便在跳蚤市場裡閒逛。走著走著,忽然看到了機車用的遮陽座墊,想到母親的機車座墊上破了一個小洞,於是就花了三十塊現大洋買了下來,這或許是今天的第一個巧遇。

在巫婆老師的課程結束後,就和小魚老師準備到附近的素食餐廳用餐,此時團裡的一位伙伴剛好來到,竟在口袋的門口和多年不見的朋友不期而遇。在伙伴一陣交談和小魚老師一陣雪拼之後,我們出發前往餐廳。到了餐廳,我也巧遇兩位福嚴佛學院的法師。在剛用完餐正要離開之時,團裡另一位從峨嵋趕過來的伙伴,又在另一桌遇到了認識的朋友。

於是一連串的巧遇,堆起了一種又興奮又期待的心情。

在用餐時大家討論到新竹附近有沒有適合聚會的場所,於是我們想到了清泉教會和苗栗公館的黃金小鎮。經過一番討論,決定趁著天氣晴朗,到公館逛一逛。

我們的目的是「藍衫襟典」,原先團裡的樂師工作坊一開始就有伙伴提議選在「藍衫襟典」,不過後來考量大家參與的便利性,所以改在新竹市內的場地舉行。當我們到了「藍衫襟典」之後,發現這兒果然是個好地方,空間很大,四周的環境也很不錯,不過如果只是用來做幾個人的工作坊,便顯得有點可惜。

隨後我們在牧羊人之家的林老師帶領下,到了牧羊人之家參觀。這兒的設施很完善,對孩子們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空間。當然,最讓我們讚歎的地方,是牧羊人之家為孩子們投注的心力。

在眾多美好的相遇之後,我們開始思考,讓孩子們和一人一故事劇場相遇的可能性。

回到茅香亭,和謝「笑」長討論了各種安排活動的方法,除了見識到謝笑長不凡的創意之外,也體會了「笑長」之所以是笑長的理由。在為黃金小鎮之行留下了美麗的記憶之後,我們啟程返回新竹。

回程的路上,大家除了分享今天豐富的收獲,也對於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有了比較明確的想法。我相信這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地方,但真正吸引我的卻是那些讓人感動的「典範」。無論是清泉教會的丁神父,或是今天參觀的牧羊人之家,都讓我們看到了光輝,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的地方。

也許與典範的相逢,會成為今天最閃亮的回憶。但是,那究竟是純屬巧合,抑或是回應內心深處的盼望,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明白。(By Jester 2007.10.13)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拼貼、演出的層次和注意圈--十月三日團練後記

如果說有一種playback的形式最接近即興劇(Impro),我想,那或許是結尾時的「拼貼」(collage)。

拼貼此一形式,從字面看,理應源自於拼貼藝術(繪畫)。法文動詞「膠黏」(Coller)的意思是紙或物體貼在一個二度平面上,據說拼貼的靈感正是來自畢卡索和布拉克看到巴黎街頭貼滿層層海報的牆面(注一)。

如果用「貼滿層層海報的牆面」來形容playback theatre的拼貼,確實十分貼切。

在演出尾聲的拼貼,有時會直接讓演員就自己的感覺演出,有時則會邀請觀眾對該場演出聽到的故事或是發現的事情,每個人給一個「詞」--而後者的外在形式基本上極為類似即興劇的表演。

拼貼是一種非常適合探索故事不同層次的形式,尤其是那些「被其他海報蓋住的訊息」,也很適合在一場演出的最後被揭露,補強整場演出中未盡圓滿的事項。那麼,什麼是故事的不同層次呢?

有時,故事的層次代表不同的「觀點」。例如自己的觀點、他人的觀點、大環境的觀點(想像在政論Call in節目中的紛雜)、長遠歷史的觀點等等。有時,故事的層次代表著事發的源由。例如,故事中對某一事件的選擇、使故事主角做此一選擇背後的邏輯與動機、支持此一選擇的習慣領域所反映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思維框架、訴諸原型或潛意識或原罪。有時故事的層次代表著演出呈現的方式;有時故事的層次代表故事不同的橫切片。不過無論如何,要呈現這麼多不同的面向,「拼貼」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十月三日的團練,主要是為比較新進的伙伴介紹即興劇場中的一些元素,因此屬於自由參加的練習。考量到一些入團較久的伙伴,以前曾經練習過故事的層次(注二),因此決定採用不同的途徑(approch),也就是試著使用即興劇場的表演方式來練習拼貼。

首先我邀請一位伙伴(teller)分享自己的故事,再由其他的伙伴以拼貼的方法嘗試表現出故事中各種不同的面向。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母親和她的兩個女兒的故事。一開始的拼貼大部份圍繞著故事中角色的觀點鋪陳,伙伴的演出也都掌握到故事的核心要素。隨著大部份「可以演出」的內容都已經呈現,伙伴們開始陷入沈思--故事還有什麼面向可以呈現?

通常在故事的核心非常清楚時,我們並不會由其他的觀點切入這個故事,因為演出很容易進行,說故事人和觀眾看了也十分滿意。唯有在已經「演不下去」時,才會思考新的可能。

有一幕拼貼的場景,姊妹們正彼此安慰著,照慣例,這一幕場景停留在一個溫馨的畫面,此時演員正想要退回,我便邀請舞台上的「姊妹」定格,並邀請「母親」上台對這對姊妹說話,同時加上一小段獨白。等母親退回之後,姊妹繼續延續之前的對話,但此時話題已經從彼此安慰轉變成為母親,讓演出有了新的關聯。

印象中這種「獨白」的呈現在我們團裡是第一次的嘗試,會採用這種方式的靈感則來自於戲劇競技中Space Jump(注三)。那麼,什麼時候是母親上台的時機呢?比較合適的時機也許是姊妹的對話告了一個段落後,彼此先在舞台上定格(約莫三秒鐘),不要急著退場,母親出場時,則透過說話或是其他的方式,提醒伙伴們「我需要你們的協助」。

有時在舞台上定格,能讓其他的伙伴有機會進場利用剛才的演出,把故事推向不同的層次。在最後一幕中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一位伙伴上台分享了一個不同的觀點之後,沒有留意到後方有其他的伙伴想要回應他的觀點,就急忙地退了回去。經過討論之後,我邀請這位伙伴重做一次,並且在說完之後,在舞台上定格。此時另一位伙伴出來陳述不同的觀點,而第三位伙伴也加入戰局,第四位伙伴回應了第三位。最後,舞台上的四個人定格,卻出現了一個視覺上的缺口,而在論點上恰恰也剛好少了某一個重要角色的觀點,我便邀請第五位伙伴上台補足這個部份,這一幕的拼貼將一個「大哉問」拋回給觀眾思考,為整場拼貼做了很好的結尾。

施與受(give and take)是即興劇的基礎,好的施與受能讓演出更順利,而舞台上的「等待」有時也是一種offer。

這場團練中也觀察到一點有趣的現象,當我們覺得同一個故事已經沒有什麼素材可用時,才會開始思考還有什麼可以發揮的空間,才會開始推演故事的層次。不過這是很好的現象,因為如果一開始我們就推演故事的層次,會讓說故事人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我的故事不見了,卻變成大時代的兒女情仇?」

團練結束之後,思考著如何繼續發展團裡對議題層次的敏感度和演出能力,忽然想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注意圈(注四)。在鴻尚上史的《你也有100分的魅力》一書中也提及了這個觀點,不過他使用「第一範圍」、「第二範圍」和「第三範圍」來表示不同的注意圈。簡單地說,第一範圍代表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使用的話語像是內心的獨白,也就是關係中的「我」(或是所謂的「公眾的孤獨」);第二範圍代表注意力聚焦在某個角色或是物件上,使用的話語像是彼此的對話,也就是關係中的「你」;第三範圍代表注意力放在整個空間中,使用的話語像是公開的演說,也就是關係中的「他」、「大家」。

在舞台上能夠有效地在三個範圍中切換,也就是由小注意圈轉換到大注意圈,由大注意圈轉換到小注意圈,同時在轉換時不讓注意力分散,是很重要且有用的技巧。這種技巧除了能在「舞台上拯救自己」之外,也能提供拼貼不同的呈現方式。

舉例而言,演員可就同一個角色呈現三種範圍的轉換,像是先前提及的例子,當姊妹二人在舞台上定格,母親在舞台上可以先分享自己的感受「哦,我有兩個寶貝」(第一範圍),再對觀眾說「他們是我的寶貝」(第三範圍),最後,對著兩個孩子說「是的,你們是我的寶貝」(第二範圍)。

另外,由於在拼貼的過程中並沒有限制同一個角色同一事件不能重複演出,所以如果有某個角色的印象非常鮮明,可以在某個場景出現之後,另一個場景再以同樣的身份出現,並且透過注意圈的轉換,讓觀眾有不同的感受。

重複,有時能夠帶來很大的力量。

其他還有許多的應用,例如舞台上的演員能夠透過注意圈的轉移,演出類似雙口相聲或雙幕劇(Two scenes)的呈現(另一種方式可能是使用Inner voice)。兩個人在舞台中間對話,一個人先轉向另一邊喃喃自語(第一範圍),然後再轉回來繼續對話(第二範圍),然後換第二個人轉向觀眾說話(第三範圍)。

無論演出如何呈現,playback theatre的基本精神是「演出說故事人的故事並當成一份禮物送給他」,因此過多的猜測和過度的詮釋,甚至是天馬行空的發想,都有可能傷害到故事和說故事人的感受,我覺得這也許就是Playback theatre和Impro最大不同之處。不過許多Impro的形式十分有助於playback的練習,像是typewriter(注五)就可以用來做活報形式的基礎練習,而即興演出的基礎也是一致的,因此即興劇的基礎訓練,也可視為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基礎。

至於要先發展即興劇場的藝術呈現和創意表達,還是先發展同理心以便掌握故事的核心,我想在不違Playback theatre的根本精神下,也許可由團體討論共同決定。(By Jester 2007.10.06)


(注一)參考劉惠媛,《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幼獅文化出版社,2002.1。 (注二)見李志強,〈故事多層次的練習〉,http://tw.myblog.yahoo.com/play-back/article?mid=24。李志強,〈故事的層次〉,http://tw.myblog.yahoo.com/play-back/article?mid=20。 (注三)這個形式簡介如下:一個演員開始演出,第二個人凍結(freeze)場景,並開始第二個場景的演出。第三個演員凍結場景,並開始第三個場景的演出。第四個演員凍結場景,並開始第四個場景的演出。一旦場景被建立了,最後進入的演員要找一個理由退場,此時場景回復到先前的場景。由第四個人開始到第二個人,每個人在自己「原先的場景」中找一個理由退場。一直到只剩下第一個人。採用新的身體姿勢須合理,這個活動想要加入多少人都可以。 (注四)見瑪.阿.弗烈齊阿諾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6,p444-445。 (注五)這個形式簡介如下:一個演員扮演一個作家,其他的演員演出他寫作的作品。作家和演員在一個好的施與受的狀態,說一些內容讓演員有發揮的空間。此一形式也可以和一頁頁產生關聯。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口袋書坊演出後記

昨天(十月一日)下午到口袋書坊,為巫婆老師和她的朋友們演出一場Playback theatre。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一場完整且正式的演出,反而有點像是一次團體活動,一則是因為這場演出帶有某種特定的主題(或目的);二則是可以出席的劇團伙伴連我在內只有五個人,也限制了演出可運用的形式;三則是對象一開始通知時原本以為只有三個人(演出時則有七個人)。

為什麼會有這一場演出呢?原因其實很單純,除了莫名其妙的緣份之外,主要是因為我們想回應口袋書坊的熱誠,並給予這群熱愛孩子的老師們一點支持!

當時聽說巫老師和幾位朋友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決定開店時,心中非常驚訝!在此之前,只在Email上和巫老師交換過意見,並沒有實際見過巫老師。後來和她相識,也是因為她參與了小魚老師的工作坊,遇到了團裡某位伙伴的朋友,後來又知道了新竹有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團,所以主動嘗試和我們連繫。

開店一個月之後,我第一次到了口袋書坊。除了巧遇大學同一系的學姊之外,也被她們的熱情和努力所震憾。

但,想要經營一個事業,只有熱情和努力是不夠的。

果不其然,過了幾天,巫婆老師遇到了開店以來,第一次現實的嚴峻考驗。為了更積極地實踐理想,於是巫婆老師希望邀請我們劇團為口袋書坊做一場公開的演出。

這一類演出的規劃和教育訓練課程的規劃很類似,首要之務是了解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才能進一步評估是否演出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理解巫老師所遭遇的困難之後,我邀請團裡兩位資深的伙伴同行,再一次造訪了口袋書坊。

這兩位伙伴之中,一位投入青少年陪伴工作多年,一位是資深的讀書會帶領人,並從事多年的繪本說故事工作,我相信兩位伙伴的經驗能夠給口袋工坊一些好的建議。

在理解巫老師真實的困境之後,一位伙伴提出了較具可行性的建議:先為口袋的主要成員做一場演出,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時對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初步的認識,這也促成了這次演出的機緣。另一個工作則是伙伴願意到口袋書坊帶領成人繪本,希望能夠對目前的困境帶來一些幫助。

有時,走投無路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可以轉彎,不曉得還有其他的道路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另一種巧合,上次邀請的兩位伙伴,都無法參加昨天的演出。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達成伙伴交付給我的使命:讓口袋書坊的老師們有機會審視自己真正想要的價值。如何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對第一次觀賞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朋友,演出並帶給觀眾省思的機會,對我而言是件不小的挑戰。於是,我把教育訓練的經驗帶進了這場活動之中,透過一個「自我檢視」的活動,引導大家面對「捨取」的難處。

在小活動告一段落之後,帶著滿滿的感受,觀眾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此時此刻便成為playback theatre演出最好的時機。

漸漸地,從「流動塑像」之中,大家開始認識了playback theatre的儀式和形式,開始自己現在與過去的經驗與感受,以及生活歷程中的衝突。與會者分享著無法言喻且不知所以的感動,此時一位老師分享了這陣子以來所遇到的一些衝突。

我採用了不完全依照敘事時間順序的「一頁頁的故事」,算是一次大膽的嚐試。第一幕的歡樂,對照第二幕強烈的衝突,把故事拉到了一個緊張的情緒中。第三幕我卻帶回到之前的內在衝突裡,我相信這種紛亂的情況才是真正的常態,說不定是一個更大的不安定因素。第四幕,回到勇氣與支持,在觀眾們模糊的視線中,送出了一份禮物。

在第三幕中,因為伙伴演出了說故事人沒有說出來的事件,讓說故事人大為驚訝。這或許正是Jonathan Fox所提出市民演員(Citizen acter)的力量。正因為經歷過類似的事件與生活,所以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習以為常的瑣事,就成為演出中最具有穿透力的存在。

演出在「拼貼」之後結束,緊接著便進行座談和分享。除了回應觀眾的疑惑之外,也多了一些機會,讓伙伴們說說自己對口袋的感覺。不知為何,我忘了原本還設計一個簡單的結束活動,也許是此時此刻的感受已經豐盈,無需錦上添花。團裡伙伴繼續留下來分享演出的心得,後來才知道觀眾們到了樓上也繼續分享著觀看演出的感動。

每一次演出的同時,我們都會收到許多寶貴的禮物,那些故事、感受和演出的經驗,最重要的,是能夠回應說故事人故事的核心,服務說故事人的故事。

謝謝口袋書坊給我們這次機會,也希望口袋能夠愈來愈好,一步步朝著理想邁進。(By Jester 2007/10/02)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20070921-23 形式之美工作坊心得分享(下)

這次工作坊另一個收穫, 便是又認識到許多 playback 同好和團隊。 小伃老師說: 學習 playback 絕對不能只在自己的地方學, 要四處去走走看看, 看看不同地方、不同團隊的學習情況, 也許每個人有自己學習的腳步, 但是經由交流, 會讓自己的學習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這次到花蓮, 不只受到花天久地團隊的熱情款待, 也看見不同團隊的特色, 以前我們總認為劇團的學習、發展面向, 大概就是同理心與藝術表現兩個層面, 但是這次我對於遊戲基地和花天久地的團隊合作及創意大為驚豔。

工作坊的第二天晚上, 在playback的過程中, 從演出變成了夥伴的慶生會, 說老實話我覺得那不只是設計好或搞笑慶生而已, 而是有更多的互相關懷、分享和感動在其中, 就好像我們自己也常常聊天聊一聊, 突然就為夥伴playback一樣, 每個團都有自己的創意表現方式。

也是「即興即人生」。

此外在公開演出的過程中, 有人提到playback 是不是就只是這樣而已?(只是搞笑) 而引發我們關於多元面向及議題處理層次的問題思考, 那也跟我們是否有能力多元地處理議題有關。

因此我將 playback 劇團的學習、發展面向, 拓展為同理心、議題處理層次、藝術表現、創意、和團隊合作五個面向(如圖), 來進行思考和學習的評估。

也許未來團練, 我們會有針對每一個部分的學習設計。

這也是在工作坊中從其他友團那邊吸收到的重要經驗。

最後真的是非常感謝花天久地團隊的付出和招待, 也感恩和所有團隊夥伴的合作學習, 寫下這次工作坊的心得以感謝所有的人, 也想跟你們說: playback 的路上有你們, 真好!

小一 9/25

20070921-23 形式之美工作坊心得分享(上)

Veronica 說: 不需要害怕在演出中犯錯, 有時錯誤反而是耐人尋味、 讓人回味無窮。

想著要怎麼和夥伴分享這次工作坊的經驗, 於是又想起Veronica 的這句話, 我想是這次學習的註解吧!

Veronica 真是一個很有趣的老師。 她沒有英國人的死硬, 而仍保有她優雅的禮節, 更多時候是完全熱情的投入, 隨時準備好讓我們大笑一番。 她真的是英國人嗎?

跟著她學習是生動而快樂的, 即便這次工作坊的形式大部分都已接觸過(除了大合唱), 還有澄清了三句話與三段落的發展由來。 活動的本身並不特別, 但是她真的帶給我更深刻的 playback 精神, 以及「美」的領悟……不只是形式的學習而已。

活動的場地在花蓮舊酒場, 現在是創意文化園區。 工作坊的這個時間, 剛好有一些作品的展示, 於是她要我們去觀賞這些作品, 感受這些作品的「美」和自身經驗的連結, 然後我們就在展場中說故事和演出。

她總是會如此巧妙運用活動中的當下時刻, 傳達「美」的真諦, 而非一直跟我們說怎樣怎樣才會「美」。 我覺得與其說她在教「美」, 不如說她在示範一種美的生活, 一種 playback 核心精神的美。

就像有夥伴提到, 她在結束活動中帶的遊戲, 以前也曾經玩過, 但是那時候卻是很搞笑、很好玩, 而這次卻令人感到溫馨。

類似的情形在這次工作坊中不勝枚舉, 活動可以很搞笑、很有趣, 也可以很感人、很深刻。

錯誤也可以很「美」。

於是她會說: 就做吧!來玩吧! 即便遊戲玩過了也沒關係, 即便規則不清楚也沒關係, Let's play!

是啊! Let's playback! 就這麼簡單。

小一 9/24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參與「Playback Theatre搭起世界心橋」活動有感

凌晨從台北回到家中,有一種滿滿的感覺。

也許是遇到許久不見的Veronica老師,也許是遇到眾多Playback Theatre的伙伴們,也許,只是疲憊與充實在腦海中不斷激戰--最後,失眠勝出。

想寫一首詩,但苦於遍滿星空的閃耀,吐不出一個字。

參與Playback Theatre搭起世界心橋的講座,獲益良多。除了重新認識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發展歷史和演變之外,對於不同地區的團隊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進行各式各樣的服務,也得到許多啟發。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或許我們可以那樣。大家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心中忽然浮現未來一人一故事劇場在台灣蓬勃發展的美麗景象。

大家也開始認真討論一人一故事劇場「台灣聚會」的可能性,目前伃貞老師邀請幾個團隊整理各自的資訊,確定之後也將公佈在我們網誌的「台灣Playback Theatre地圖」上,希望未來能夠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發展。

會場上也邀請心理出版社來銷售《即興真實人生》乙書,值得一提的是伃貞老師很熱情地為我們做了一場小型的新書發表,阿坤因為要值班無法參與,我也為他向來賓致意。這本書在Veronica老師的推薦之下,大家也熱情地買來讓Veronica老師簽名,我自己也特別帶了一本,所以自然也得到了簽名囉!

(左起:原版書,中譯本,Veronica簽名,右上:真心劇團,後:英國Playback theatre學校的DM)

從學習一人一故事劇場至今快四年了,此行能夠遇到幾位當年一起學習的同學,包括松柏、懷玉(和志龍三人都服務於一一擬爾劇團)、燦羽(參與悅翠坊)、修謙(在學校教學)等等,感到非常開心。期待又一個四年之後,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將更發達,也希望屆時台灣的Playback Theatre地圖上,能填滿「請看」的呼喚!

想著想著,沉沉入夢。(By Jester 2007.09.20)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翻譯序:感動在心裡會萌芽

註一:本文為《即興真實人生》乙書之譯者序(二) 註二:《即興真實人生》為Jo Salas所著之"Improvisng real life"之中譯本

  於一九九七年,憑著一股傻傻的想要助人的熱忱赴美求學;於一九九九年畢業後,因著對心理劇的痴迷,成為位於美國華府的聖伊莉莎白醫院(St. Elizabeth Hospital)的心理劇實習生。在實習訓練中,初次接觸即興表演故事的形式,覺得驚豔,有如此自發、創造、尊重、質樸又真實的同理著表達著人的生活故事,分不清是藝術還是治療,卻又是美又是感動人心。當自己的故事由同儕在眼前馬上演出時,心裡的震撼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臣服於一人一故事劇場。我知道這是直指人心、重視人之所是的好東西,好想要馬上帶回台灣分享。心裡的感動落了根。

  第二次的震撼是在參加Zerka Moreno為期兩週的心理劇訓練工作坊,剛好Judy Swallow的社區一人一故事劇場公開演出,如同書中所說,座無虛席,還有購票入場站著的觀眾。看到台上演員表演時的認真、快樂、真實,還有看到Judy十年前照片與眼前的真人相較,發現十年後的臉上竟然洋溢著活力與智慧而年輕的樣貌,讓我不禁思考一人一故事劇場是有何魔力。感動再次受到了滋養。

  回到台灣,在新竹第一次開課分享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訓練,看到學員的驚訝與喜愛,更堅定我的感動與分享的渴望。直到接觸一一擬爾劇團的工作坊,認識更多喜好者,也在新竹組成愛好者劇團,就想要將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感動分享給更多接觸或經驗過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人,更想分享給還沒接觸過戲劇或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人,所以開始有了翻譯這本書的念頭,找了淑玲與志強一起合作。特別要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先生大力的支持與協助,取得中文翻譯版權,以及陳文玲編輯不厭其煩的討論指導翻譯內容,得以讓這本書分享推廣;感謝高伃貞老師撰寫推薦序,高老師於美國一人一故事劇場學院畢業,由其推薦,更顯珍貴;這是第一本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中文翻譯,七年前的感動終於在二○○七年萌芽,希望有更多人讓它成長、茁壯、散佈到有人有愛的角落。

  翻譯此書時,正值小兒出生,一年走來看到他成長,心裡有許多的喜悅與感恩,感謝我的太太在背後的支持,讓我有心力可以完成翻譯,最後想將這本書獻給我的父母。

林世坤 2007.6 於新竹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劇團簡介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原稱新竹一人一故事劇團,二○○四年中成立於台灣新竹,創團發起人為阿芬(林雅芬)、阿坤(林世坤)和阿強(李志強)(依稱呼筆劃排列)。三年來因為團員個人生活或工作上的改變,參與劇團的成員偶有更動,目前有九位固定的團員定期參與練習與演出。

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的團員,多具有諮商、輔導、社會工作或是教育等相關背景,除了公開演出和推廣教育外,初期以「服務服務者」為目標。

目前劇團團練依伙伴實際的工作情形每季調整時間,並以兩個星期團練乙次為下限,每兩個月再安排參與訓練課程活動,或進行劇團內部進階工作坊,演出前另安排較長時間的團練。

團員 簡介

阿強

Playback Theatre主持人、演員、樂師。文字工作者,專案管理師,企管顧問公司講師,長年服務於非營利組織,光原社會企業董事長。合譯有《即興真實人生》。

團長 / 粉圓

Playback Theatre主持人、演員。資深讀書會帶領人和諮商輔導人員。

鳥媽媽

Playback Theatre主持人、演員。資深諮商輔導人員,現投入青少年輔導工作,並帶領青少年利用戲劇從事服務工作。

鏞芬

Playback Theatre演員。資深諮商輔導人員。

文慧

Playback Theatre演員。讀書會帶領人和諮商輔導人員。

教育總監 / 小一

Playback Theatre主持人、演員。諮商輔導人員和活動帶領人。

行政總監 / 巫婆

Playback Theatre演員。口袋兒童劇團成員,說故事老師及國小老師。

副團長兼行銷總監 /雅鈴

Playback Theatre演員。大學諮商中心專任諮商師。

勺几

Playback Theatre演員。國中美術與表演藝術老師。